答:“或包含,或不包含。” “如何包含呢?” 答:“须陀洹果位已经得到了解脱的信心,得到了信解脱的本性。 须陀洹果位也能够见到解脱的本性。 须陀洹果位指的是三界见道的断结,不失去解脱的信心,不转变根作为见到,不失去解脱的本性。” “为什么不包含呢?” 答:“须陀洹果位前进时,获得了胜妙无漏的诸根,包括方便道、六无碍道、五解脱道等前进道,也包括逐渐断结得作证。 这些断结指的是欲界修道的五种断结,与前进道并非果位所包含的,这些断结也如此。 须陀洹果位所成就的并非有数的灭,这种灭并非是须陀洹果位,因为无数的灭是无记。” “须陀洹果位是善的,设想须陀洹果位包含了这些无漏法。这些无漏法是否是无记的?” 答:“是的,有为须陀洹果位和无为须陀洹果位都是都是无漏的。” 斯陀含果位成就了诸无漏法,那么这些无漏法是否被斯陀含果位所包含呢? 答:“或包含,或不包含。” “如何包含呢?” 答:“斯陀含果位已经得到了解脱的信心,得了信解脱的本性。 斯陀含果位也能够见到解脱的本性。 斯陀含果位指的是三界见道的断结,以及欲界修道的六种断结。 不失去解脱的信心,不转变根作为见到,不失去解脱的本性。” “为什么不包呢?” 答:“斯陀含果位前进时,获得了胜妙无漏的诸根,包括方便道、三无碍道、二解脱道等道,也包括逐渐断结得到的证悟。 这些断结指的是欲界修道的二种断结,与前进道并非斯陀含果位所包含的。 这些断结也是如此。 斯陀含果位所成就的并非有数的灭,这种灭并非是斯陀含果位,因为无数的灭是无记的,而斯陀含果位是善的。” 设想斯陀含果位包含了这些无漏法,那么这些无漏法是否是斯陀含果位所包含的呢? 答:“是的,所以有为斯陀含果位和无为斯陀含果位,都是无漏的。” “阿那含果位成就了无漏的诸法,那么这些无漏法是否被阿那含果位所包含呢?” 答:“或者包含,或者不包含。” “如何包含呢?” 答:“阿那含果位已经得到了解脱的信心,得了解脱的本性。 阿那含果位也能够见到解脱的本性。 阿那含果位指的是三界见道的断结,以及欲界修道的九种断结。” 不失去解脱的信心,不转变根作为见到,不失去解脱的本性,阿那含果位为什么不被包含呢? 答:“阿那含果位前进时,获得了胜妙无漏的诸根,离开了初禅爱,包括方便道、九无碍道、九解脱道等道。从离开了想与非想之间的爱,方便道、九无碍道、八解脱道,以及其他道。 也包括逐渐断结得到作证,称离开了七地爱以及非想与非非想之间的八种爱。 如此等道,以及逐渐断结得作证,所以阿那含果位并非被前进道所包含,这些断结也是如此。 阿那含果位所成就的并非有数的灭,详细叙述如上。” “设想阿那含果位包含了这些无漏法,那么这些无漏法是否是阿那含果位所包含的呢?” 答:“是的,详细叙述如上。” 阿罗汉成就了无漏的诸法,那么这些无漏法是否被阿罗汉果位所包含呢? 答:“或者包含,或者不包含。” “如何包含呢?” 答:“已经获得了阿罗汉果位的解脱,不会失去,包括得到时的解脱、得到时的解脱本性、非时的解脱、非时的解脱本性,以及三界见道和修道中的断结。 不失去得到时的解脱,不转变根作为非时的解脱,不失去得到时的解脱的本性,这就是阿罗汉果位。” “为什么不包含呢?” 答:“阿罗汉所成就的并非有数的灭,对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有漏法和无漏法,都不是有数的灭。 这种灭并非是阿罗汉果位的特征,因为这种灭是无记的,而阿罗汉果位是善的。” 设想阿罗汉果位包含了这些无漏法,那么这些无漏法是否是阿罗汉果位所包含的呢? 答:“是的,因为有为的阿罗汉果和无为的阿罗汉果,都是无漏的。” “须陀洹成就了无漏的诸法,那么这些无漏法是否被须陀洹果位所包含呢?” “这个问题转换了法,先问学问次问无漏,现在问不定。” “须陀洹成就了无漏的诸法,那么这些无漏法是否被须陀洹果位所包含呢?” 答:“或者须陀洹果位成就了这些法。” “这些法并非是须陀洹果位所包含的,那么如何理解须陀洹果位的成就,这些法又不是须陀洹果位所包含的呢?” 答:“须陀洹前进,获得了胜妙无漏的诸根,以及逐渐断结得作证。 须陀洹所成就的并非有数的灭,同时也成就了有漏的诸法。 这包括善染污而不隐没、无记的善法,以及种种方便善法、生得善法、染污的三界修道中的断结、染污的法。 不隐没无记威仪工巧报等等法。” “须陀洹成就了,但并非被须陀洹果位所包含。 如何理解须陀洹果位所成就的法,而这些法又不是须陀洹果位所包的呢?” 答:“没有获得须陀洹果位的,得到了就会失去; 没有得到的,信解脱不能见到本性。 须陀洹果位的,见到了却没有得到信解脱的本性。 得到了就会失去的,信解脱转变根作为见到,就会失去信解脱的本性须陀洹果位。” “如何理解须陀洹果位所成就的法,这些法是否也被须陀洹果位所包含呢?” 答:“获得了须陀洹果位而不失去,详细叙述如上。” “如何理解须陀洹果位所成就的法,而这些法又不是须陀洹果位所包的呢?” 答:“除了你所提到的那些情况,如果有法已经被称名和叙述了,那就作为第一、第二、第三种情况。” “如果还有未被称名和叙述的情况,那就作为第四种情况,那是什么呢?” 答:“有三种情况:善、染污、不隐没无记。 善有两种:无漏和有漏。 无漏是指一切上下的无漏道,有漏是指方便善法、离欲善法、生得善法,既可能得到也可能失去。 染污是指三界的见道和欲界修道中的断结所染污。 须陀洹已经断绝了。 不隐没无记是指威仪工巧报等须陀洹所未能成就的一切变化心等法,所以作为第四种情况。 说除了上所提到的情况,如须陀洹、斯陀含也是如此。” “阿那含成就了诸法,那些法是否被阿那含果位所包含呢?甚至如果广泛地列举四种情况,那么阿那含果位所成就的法是如何的,那些法是否又不是阿那含果位所包含的呢?” 答:“阿那含前进,获得了胜妙无漏的诸根,以及逐渐断结得作证。阿那含所成就的并非有数的灭,详细叙述如上。” “阿那含成就了哪些有漏法呢?” 答:“有三种情况,谓善、染污、不隐没无记。 善包括方便善法、离欲善法、生得善法在内的有漏法。 染污是指在色界和无色界修道中的断结所染污。 不隐没无记是指威仪工巧报等法中的变化心。” “阿那含所成就的法,如何被阿那含果位所包含,而这些法并非阿那含所成就的呢?” 答:“没有获得阿那含果位的,得到了就会失去。 没有得到的,信解脱不能见到本性,阿那含果位见到了却没有得到信解脱的本性。 得到了就会失去的,信解脱转变根作为见到。” “失去信解脱的本性阿那含果位,如何理解阿那含所成就的法,而这些法又被阿那含果位所包含呢?” 答:“得到了阿那含果位而不失去,得到了信解脱的本性阿那含果位,见到了本性阿那含果位,三界见道中的断结、断欲界修道中的九种断结。 不失去的,信解脱不转变根作为见到。” “不失去信解脱的本性阿那含果位,那些法又如何不是阿那含所成就的,而且也不是阿那含果位所包含的呢?” 答:“除了你所提到的那些情况,如果有法已经被称名叙述了,那就作为第一、第二、第三种情况。” “如果还有未被称名和叙述的情况,那就为第四种情况,那是什么呢?” 答:“有三种情况,分别是善、染污、不隐没无记。 善指的是无漏和有漏,无漏指的是上下无漏道,有漏指的是方便善法、生得善法、离欲善法,如果本来没有得到,一旦得到就会失去。 染污指的是在三界的见道中所断绝染污,在欲界修道中所断绝和染污。 不隐没无记指的是威仪、工巧、报、变化心等法,那些本来没有得到而一旦得到就会失去的情况,以及其他类似的法,作为第四种情况,所以说除了上所提到的情况。” “阿罗汉成就诸法,那些法是阿罗汉果位所包含的吗?甚至进一步说四种情况,那么阿罗汉如何成就那些法,那些法又如何不是阿罗汉所包含的呢?” 答:“阿罗汉成就并非通过数量上的灭尽,而是通过善染污、不隐没、无记等方面的成就。” “阿罗汉在这些法上得到了非数量上的灭尽。” “阿罗汉所成就的有漏法,包含了两种情况,即善、不隐没无记。” “善指的是方便善法、生得善法、离欲善法。” “而不隐没和无记指的是威仪、工巧、报、变化心等方面。” “阿罗汉所成就的法,如何不是阿罗汉果位所包含的呢?” 答:“阿罗汉本来没有得到,一旦得到就会失去。 对于不得者,时解脱不得是非时解脱性阿罗汉果位; 对于非时解脱不得者,时解脱是非时解脱性阿罗汉果位。” “而对于得已便失者,时解脱转变为根本不是时解脱的状态,失去了时解脱性阿罗汉果位。” “阿罗汉如何成就法,那些法又如何是阿罗汉果位所包含的呢?” 答:“阿罗汉果位得到了并且不会失去,对于得到的情况,时解脱是时解脱性阿罗汉果位,不时解脱是不时解脱性阿罗汉果位,针对三界的见道和修道进行了断结。” “而不失去的情况是指时解脱,阿罗汉不转根作不时解脱。” “不失去时解脱性阿罗汉果位,那些法如何不是阿罗汉所成就的呢?” 答:“除了上所提到的那些情况,如果有法已经被称名述了,那就作为第一、第二、第三种情况。” “如果还有未被称名和叙述的情况,那就为第四种情况,指的是善、染污、不隐没无记。” “善指的是方便善法、离欲善法、生得善法,阿罗汉本不得。” “而得已便失的情况,指的是染污,在三界的见道和修道中断绝了染污。” “不隐没和无记指的是威仪、工巧、报、变化心等法,阿罗汉本不得,一旦得到就会失去,以及其他类似的法,作为第四种情况,所以说除了上所到的情况。” |
GMT+8, 2024-11-21 14:36 , Processed in 0.044645 second(s), 15 queries .
mohebore mohebore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