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十一切处的体性是什么?” 答:“八是无贪善根,对治于贪,若取相应回转,是指四阴五阴的本性。 欲界的四阴,色界的五阴,空处和识处的体性是四阴。 这就是十一切处的体性,乃至广说。” “已经讲述了体性,现在应该讲述,为什么称之为十一切处,十一切处又是什么意义?” 答道:“有两个原因,所以称之为十一切处,一是因为不缺,二是因为广大。 不缺指的是没有局限于特定处所缘地。 就像水所依附于地,也可以依附于水、火、风、青、黄、赤、白、空处、识处等,不缺乏。 广大指的是普遍依附于地,甚至普遍依附于识。 尊者佛陀提婆说过:‘普遍依附一切,没有遗漏,称之为一切处。’ 界指的是八个存在于色界,两个存在于无色界。 地指的是八个存在于第四禅地,地空处的一切处,在空处和地识处的一切处,在识处的地。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净解脱存在于第四禅地,能够进入后四胜处,后四胜处能够进入八个一切处,净解脱通过净境界的缘起,无法区分好与坏,青、黄、赤、白的胜处可以区分,但无法使其无边,而青、黄、赤、白的胜处则可以使其无边,这些色是依靠什么而存在的。 就像依靠四大一样,因此依次观察无边的地、无边的水、无边的火、无边的风。 这广大的东西是由谁产生的?因为觉知的缘故,所以知道色等是依靠空而存在的,因此依次观察无边的空处,那个觉知依靠什么而存在呢?依靠识。 因此依次观察无边的识,识没有更何所依,也不依附于任何一切处。 依附身体的是八个依附于欲界身,后两个依附于三界身,行者不行行。 缘指的是八个依附于欲界。” “缘欲界是什么法?” 答:“缘于色而入,二缘于无色界。念处有八个与身念处同,后两个与法念处同,智者完全与等智同。 三昧者不与三昧一起,根者与一切根相应。过去、未来、现在者,是三世。 缘三世者有八种情况,过去是缘于过去,未来必生者是缘于未来,必不生者是缘于三世,现在者是缘于现在。 后两个是缘于三世。 善不善无记者,是善缘善。 不善无记者,有八种缘于三种,再有两种缘于善无记。 是三界系不系者,八种是色界系,两种是无色界系。 缘三界系不系者,有八种缘于欲界,两种缘于无色界。 是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是非学非无学。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是缘非学非无学。 是见道断修道断不断者,是修道断。 缘见道断修道断不断者,有八种缘修道断,两种缘见道修道断,缘名缘义者是缘义。 缘自身他身非身法者,有八种缘他身,两种缘自身他身。 是离欲得方便得者,是离欲得是方便得。 离欲得者,在离欲时得到。 方便得者,通过作方便得到,佛不是通过方便而起现在前,辟支佛以下方便,声闻或者在中间,或者更高级别,是本来的得到。 未曾得者,是本来得到也是未曾得到,圣人、内道、凡夫都是本来得到,也是未曾得到,至于其他凡夫则是本来得到。” 问:“一切处方便云何?” 答:“四以眼识为方便,当满足时,缘青、黄、赤、白色而入。 四以身识为方便,当满足时,缘地、水、火、风、触入。 也有说法,七以眼识为方便,除风在内满足一切处。 还有说法,八以眼识为方便。” 问:“风在一切处,如何以眼识为方便?” 答:“眼识也取风色入如是相,谓有尘无尘,满一切处,毗岚风等,空一切处,以空为方便。 识处一切处,以识为方便。” “十一切处,云何为十观?” 答:“上下诸边地无有缺无有量,上者是上方,下者是下方,诸边者是四方四维,无缺者不杂,无量者无有边际,是名初一切处,初者次第数在初故名初。 复次顺次入此定时初入故名初,一切处者,入此定时,善色受想行识,此是一切处,乃至识处一切处说亦如是。 异者空处一切处,识处一切处,不说色阴。” 问:“八一切处,缘上下诸边可尔。” 答:“所以者何,彼所缘有方所故,空处一切处,识处一切处,所缘无方所。” “为什么有上下诸边?” 答:“八一切处,可以说有上下诸边,二一切处,则无上下诸边。” “如果如此说,其中有什么意义?” 答:“修行此定者,在上下诸边之中, 例如修行空处一切处的,是在下四天王天中修行; 而修行识处一切处的,则在上余方修行。 说法也是如此。” 问:“为何第三禅没有解脱、没有胜处、没有一切处呢?” 答曰:“这并非是说第三禅本身没有解脱、没有胜处、没有一切处,而是由于上述情况。 再次,针对欲界的色欲爱,初禅中建立解脱; 针对初禅的色欲爱,第二禅中建立解脱; 而第二禅则没有无色的爱,所以第三禅没有解脱的建立,也因此没有胜处和一切处。 为何如此呢?因为解脱进入胜处,胜处进入一切处。 再次,由于远离和不妙,第三禅对欲界是远离的,在四禅中是不妙的。 再次,因为类似于第三禅的无色定,空处和识处,在有无边界行动中,既不是想也不是非想的状态; 有灭定,但无所有的状态;没有无边界行动,也没有灭定。 就像第三禅无色定中的善根减少一样,第三禅也是如此。 再次,第三禅中有一切生死中最胜的受乐,修行者被中著乐所困,无法产生解脱、胜处和一切处。” 问:“若如此,为什么有无量神通等功德?” 答:“一切起不一定需要具备一切功德。 若是在那个境地,无无量无神通者,那个境地就是空无功德的境地。 佛经说入地一切定者,应当如此观念,地即是我,我即是地,我定与地没有二分之别,也没有其他区别,余下的一切处也是如此。” 问曰:“若得一切处,必离第三禅欲; 若计地是我,必是第四禅地身见; 计第四禅地是我,一切处缘欲界。 这是如何解释?” 答:“这种说法不是确定的名义。 就像非沙门说的名义是沙门,非婆罗门说的名义是婆罗门,那也是如此。 再次,这种说法涉及到之前所得的事情,就像国王虽然失去了王位,但依然被称为国王,富贵的事情仍然与他有关,这也是如此。 先得到这种定,然后失去了,由于曾经得到过,所以做出这样的说法。 再次,那些迅速进入定的,在定退时,产生欲界身见,计算欲界是我,然后迅速离开欲界,进入一切处。 再次,涉及到欲界,如提婆达多,能够迅速进入定,借助神足的力量,自我转化成一个小孩子,剃掉五花头发,身着金璎珞。 于是太子阿阇世抱着他,一起玩耍。 然后再次展现这个相貌,让太子阿阇世知道这是大圣提婆达多。 当时太子阿阇世抱着他,玩耍时,发现他的口中有唾液,因贪图利益,便将唾液吞下。 因此,世尊告诉提婆达多,你就像是一具尸体吃唾液的人,当他吃下液时,他失去了神足的能力。 由于迅速进入定,寻得离开欲界,自我转化身体,再回到太子阿阇世的怀抱,一起玩耍。 再次,身见计算第四禅地是我,同时也观察第四禅地的一切处。” 问:“一切处缘于欲界?” 答:“也有缘第四禅者,若作如此说,一切处也可以缘第四禅。” 问:“若是如此,色界诸天的身体纯白色,那么如何观察青、黄、赤色呢?” 答曰:“对于此说法,色界诸天的身体是纯一白色的,而非众生和物体则具有青、黄、赤色,不应该这样说。 然而,若说身见与一切处相应的话,是有这样的情况。 那么如何解释相应共有的法呢?有些是缘于欲界,有些是缘于第四禅的身见,它们并不与一切处相应。 然而,一个人也被称为计我,也称为得定。 因为起身见的缘故,被称为计我; 因为起一切处的缘故,被称为得定。 身见计算第四禅地是我,而一切处则缘于欲界,这并不是同时发生的情况,这部经充满智慧。 有地的定,有地一切处的定,乃至有白定,有白一切处的定。” 问:“地定地一切处定,有何差别。” 答:“地定是指在欲界的四禅地,而一切处定是指第四禅地。 再次,方便是定,而满足是一切处。 再次,因是指定的原因,而果是一切处的果。 再次,少分是指定的程度,遍是指一切处的广泛。 地定地一切处定,这就是差别之处。” 问:“解脱胜处,一切处,有何差别?” 答:“名字就是差别,解脱是名字,胜处是名字,一切处是名字。 再次,下善根是指解脱,中善根是指胜处,上善根是指一切处。 再次,少善根是解脱的程度,中善根是胜处的程度无量,上善根是一切处的程度。 再次,因是指解脱的原因,果是指一切处的结果,因果则是胜处。 再次,背离烦恼的义理是解脱,与胜利的因缘相应的义理是胜处,与一切因缘相应的义理是一切处。 再次,心中的解脱是指解脱,能胜过烦恼的义理是胜处,没有缺陷且普遍广泛的义理是一切处。 再次,若获得解脱,并不一定需要获得胜处和一切处;若获得解脱胜处,并不一定需要获得一切处。 若获得一切处,则必然获得解脱胜处。 为什么会这样呢?解脱能够进入胜处,胜处能够进入一切处,解脱胜处和一切处,这就是差别之处。” |
GMT+8, 2024-11-21 14:20 , Processed in 0.042912 second(s), 15 queries .
mohebore mohebore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