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肥众生施食肉类。 少欲知足行头陀,对此深感惭愧。 若见、闻、疑三种不净肉,应避免食用。 自己因贪欲而夺取他人生命,或听闻他人因贪欲而丧失生命,这些皆不应参与。 有因缘生疑时,屠户家中或自死之动物不应成为食物,主人善意的情况下则例外。 对于三种净肉,只要眼不见、耳不闻、心不疑,即可放心食用。 若以诚信待人,不应听闻会导致他人丧失生命之事。 心中无疑惑,屠户家中或有自死动物之处,皆是安全可靠的,这样可放心食用。 诸天所祭祀的象、马、鸟,以及各种神祇,都有其特定的方向或极点。 闪摩婆萨罗祀、尼罗伽罗祀等天祠中,非天祠中分陀利华盛开,然而其中有些肉食祭祀并不洁净,因此沙门释子不应食用。 当饥饿时,受食完毕后,早起应接受而不食残余食物,这是正确的受食方法。 世人应该了解食物的来源和用途,将食物视为生存的必需品。 想象着食物就像生牛的皮,火聚般的热量;或是像剑戟般的刺激,可以激发食欲。 如同抟食的人观察食物的来龙去脉,或是自己亲手抓取食物,或是将其放入钵中。 思考食物的来源和消失,思考其背后的各种恶露,不应贪乐。 因此,了解食物的价值所在。 应该勉励控制情欲,对于食物应有所节制。 达到上乘境界时,决定一切欲求,对于食物无所执着,这样才能达到道场,称为不还。 当行者拿起钵时,要这样想,这个器皿如同剥开的皮、脓血所污,里面充满了不净的骷髅、烂臭、可恶,还有许多蝇虫聚集。 当吃饭时,应该观察食物如同死尸、充满恶臭的虫秽; 当拿到食物时,这样想,这些食物如同骨头的尘埃。 当拿到某种食物时,比如米糠,这样想,它如同人皮一般; 当拿到肉或汤羹时,想到它们如同脓血、大小便,或是人脂、人脑。 如果得到各种菜肴,想到它们如同马鬃或人发。 当得到萝卜丝时,想到它如同人的牙齿。 如果我肉,想到它如同人的肉。 当得到白石蜜或黄石蜜,或者葡萄汁、石榴汁、乳酪、醍醐、生熟苏等,这样想,它们如同人的血液,或是脓、鼻涕、唾液、脑髓等恶露和臭处之物。 这样一想,这些食物便不再诱人,而让人心生厌恶。 智慧之人于是食中不生乐想,如是念已即能获得空顺忍、无相顺忍、无愿顺忍。 是人如是得三忍已乐修空想,因修空想住是空中,见一切法悉皆是空,入是空已复得利益,能知生灭方便利行,如是阴界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见十八界及十二入,乃至四谛十二因缘,一切法性苦空无常及以无我,如是念已,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得解脱相。 饮食之膳,言不释法亦不失食。 鄙等之举以用法故绝膳不食,尽其形寿志在于法,不从他人乃能得致。 诸菩萨等所食及施与者,亦不长益亦不耗减; 不动生死不近泥洹; 亦不超度凡夫之地,亦不证明贤圣之法; 不越声闻不舍缘觉。 亦不净除慧与所识,不损而益不至解脱,于诸经法亦无所兴,亦不得法亦无所释。 深思熟虑的智者,在进食时,心中不会生起任何乐的念头。 深思之后,就能领悟到空性、顺忍、无相顺忍和无愿顺忍。 以此方式,获得这三种忍耐后,快乐地修习空性的理念。 由于修习空性的理念,能安住于空性中,见到一切法都是空。 深入此空之后,能获得利益,明了生灭的方便,从而积极行善。 能理解十八界、十二入乃至四谛、十二因缘,见到一切法性苦空无常及以无我。 以此方式思考后,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得到解脱的境界。 对待饮食,言谈中不会忘记法理,也不会放弃进食。 认为通过合理运用饮食,可以延长寿命,但志向始终在于法理,而非依赖他人。 对于诸菩萨等的饮食以及施舍给他人,认为既不会过分增加也不会减少; 既不会超越声闻的境界,也不远离涅槃; 也不舍弃缘觉的修行; 既不会净除智慧与识,也不会因此而受益或受损。 心始终保持在法理之中,不寻求远离法理的解脱,也不执着于法理本身。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应执着于一餐或两餐的食物,而应超越三餐乃至更多。 同时,也不应执着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所接触的物质,对于色声香味触法等五蕴,也不应执着其无常的属性。 然而,这样的观察和超越并非消极的,而是为了更好地修行和领悟。 应当善于把握饮食中的空性,通过断除对食物的执着,达到智慧的解脱。 应当对食物产生正确的认识,无论食物的美丑,都不应产生偏见或评价。 经行者能够胜任远行或大力劳动,因为能够将饮食自然消化,无病无痛。 通过禅定修行,能够迅速获得禅定之力,进入深定状态。 通过修行四谛法,获得真如之理,闻法后心生觉悟,便能深入深山无人之处,进行禅定修习,最终在无余泥洹界成就涅槃之境。 这是一种高尚的修行方式,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
GMT+8, 2024-11-21 14:24 , Processed in 0.032076 second(s), 15 queries .
mohebore mohebore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