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呵般若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1|回复: 0

史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五  隐逸上欢以佛道二家教异,学者互相非毁

[复制链接]

943

主题

136

回帖

343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438
发表于 2024-6-1 22: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明元年,诏征爲太学博士,同郡顾黯爲散骑侍郎。
    黯字长孺,有隐操,与欢不就征。
    会稽孔珪尝登岭寻欢,共谈四本。
    欢曰:「兰石危而密,宣国安而疏,士季似而非,公深谬而是。总而言之,其失则同;曲而辩之,其涂则异。
    何者?同昧其本而竞谈其末,犹未识辰纬而意断南北。
    群迷暗争,失得无准,情长则申,意短则屈。
    所以四本并通,莫能相塞。
    夫中理唯一,岂容有二?四本无正,失中故也。」
    于是着三名论以正之。
    尚书刘澄、临川王常侍朱广之,并立论难,与之往复;
    而广之才理尤精诣也。广之字处深,吴郡钱唐人也,善清言。


  初,欢以佛道二家教异,学者互相非毁,乃着夷夏论曰:夫辩是与非,宜据圣典。
    道经云:「老子入关之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名曰净妙,老子因其昼寝,乘日精入净妙口中,后年四月八日夜半时,剖右腋而生。坠地即行七步,于是佛道兴焉。」
    此出玄妙内篇。佛经云「释迦成佛,有尘劫之数」,出法华无量寿。
    或「爲国师道士,儒林之宗」。
    出瑞应本起。欢论之曰:五帝三皇,不闻有佛;国师道士,无过老、庄;儒林之宗,孰出周、孔。
    若孔、老非圣,谁则当之?然二经所说,如合符契。
    道则佛也,佛则道也,其圣则符,其迹则反。
    或和光以明近,或曜灵以示远。
    道济天下,故无方而不入,智周万物,故无物而不爲。
    其入不同,其爲必异,各成其性,不易其事。
    是以端委搢绅,诸华之容;剪发旷衣,群夷之服。
    擎跽罄折,侯甸之恭;狐蹲狗踞,荒流之肃。
    棺殡椁葬,中夏之风;火焚水沈,西戎之俗。
    全形守礼,继善之教;毁貌易性,绝恶之学。
    岂伊同人,爰及异物,鸟王兽长,往往是佛。
    无穷世界,圣人代兴,或昭五典,或布三乘。
    在鸟而鸟鸣,在兽而兽吼,教华而华言,化夷而夷语耳。
    虽舟车均于致远,而有川陆之节,佛道齐乎达化,而有夷夏之别。
    若谓其致既均,其法可换者,而车可涉川,舟可行陆乎?今以中夏之性,效西戎之法,既不全同,又不全异。
    下弃妻孥,上绝宗祀。
    嗜欲之物,皆以礼伸,孝敬之典,独以法屈。
    悖礼犯顺,曾莫之觉,弱丧忘归,孰识其旧。
    且理之可贵者道也,事之可贱者俗也,舍华效夷,义将安取?若以道邪?道固符合矣。
    若以俗邪?俗则大乖矣。
    屡见刻舷沙门,守株道士,交诤小大,互相弹射。
    或域道以爲两,或混俗以爲一,是牵异以爲同,破同以爲异,则乖争之由,淆乱之本也。


  寻圣道虽同,而法有左右,始乎无端,终乎无末,泥洹仙化,各是一术。
    佛号正真,道称正一,一归无死,真会无生。
    在名则反,在实则合。
    但无生之教赊,无死之化切,切法可以进谦弱,赊法可以退夸强。
    佛教文而博,道教质而精,精非粗人所信,博非精人所能。
    佛言华而引,道言实而抑,抑则明者独进,引则昧者竞前。
    佛经繁而显,道经简而幽,幽则妙门难见,显则正路易遵。
    此二法之辨也。


  圣匠无心,方圆有体,器既殊用,教亦易施。
    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爲高,破恶则勇猛爲贵。
    佛迹光大,宜以化物。
    道迹密微,利用爲己。
    优劣之分,大略在兹。


  夫蹲夷之仪,娄罗之辩,各出彼俗,自相聆解。
    犹虫跃鸟聒,何足述效。
    欢虽同二法,而意党道教。
    宋司徒袁粲托爲道人通公驳之。
    其略曰:


  白日停光,恒星隐照,诞降之应,事在老先,似非入关,方昭斯瑞。
    又西域之记,佛经之说,俗以膝行爲礼,不慕蹲坐爲恭。
    道以三遶爲虔,不尚踞傲爲肃。
    岂专戎土,爰亦兹方。
    襄童谒帝,膝行而进,赵王见周,三环而止。
    今佛法垂化,或因或革。
    清信之士,容衣不改,息心之人,服貌必变。
    变本从道,不遵彼俗,俗风自殊,无患其乱。


  孔、老、释迦,其人或同,观方设教,其道必异。
    孔、老教俗爲本,释氏出世爲宗,发轸既殊,其归亦异。
    又仙化以变形爲上,泥洹以陶神爲先。
    变形者白首还缁,而未能无死;陶神者使尘惑日损,湛然常存。
    泥洹之道,无死之地,乖诡若此,何谓其同?欢答曰:


  案道经之作,着自西周,佛经之来,始乎东汉。
    年踰八百,代悬数十。
    若谓黄、老虽久而滥在释前,是吕尚盗陈恒之齐,刘季窃王莽之汉也。
    又夷俗长跽,法与华异,翘左跂右,全是蹲踞。
    故周公禁之于前,仲尼诫之于后。
    又佛起于戎,岂非戎俗素恶邪?道出于华,岂非华风本善邪?今华风既变,恶同戎狄,佛来破之,良有以矣。
    佛道实贵,故戒业可遵;戎俗实贱,故言貌可弃。
    今诸华士女,氏族弗革,而露首偏踞,滥用夷礼。


  又若观风流教,其道必异。
    佛非东华之道,道非西夷之法,鱼鸟异川,永不相关。
    安得老、释二教,交行八表。
    今佛既东流,道亦西迈,故知俗有精粗,教有文质。
    然则道教执本以领末,佛教救末以存本。
    请问所归,异在何许?若以翦落爲异,则胥靡翦落矣;若以立像爲异,则俗巫立像矣。
    此非所归,归在常住,常住之象,常道孰异。


  神仙有死,权便之说。
    神仙是大化之总称,非穷妙之至名。
    至名无名,其有名者二十七品。
    仙变成真,真变成神,或谓之圣,各有九品。
    品极则入空寂,无爲无名。
    若服食茹芝,延寿万亿,寿尽则死,药极则枯,此修考之士,非神仙之流也。


  明僧绍正二教论,以爲「佛明其宗,老全其生。
    守生者蔽,明宗者通。
    今道家称长生不死,名补天曹,大乖老、庄立言本理」。
    文惠太子、竟陵王子良并好释法,吴兴孟景翼爲道士,太子召入玄圃,衆僧大会。
    子良使景翼礼佛,景翼不肯。
    子良送十地经与之,景翼造正一论,大略曰:「宝积云,'佛以一音广说法'。
    老子云,'圣人抱一以爲天下式'。
    一之爲妙,空玄绝于有境,神化赡于无穷。
    爲万物而无爲,处一数而无数。
    莫之能名,强号爲一。
    在佛曰'实相',在道曰'玄牝'。
    道之大象,即佛之法身。
    以不守之守守法身,以不执之执执大象。
    但物有八万四千行,说有八万四千法。
    法乃至于无数,行亦达于无央,等级随缘,须导归一。
    归一曰回向,向正即无邪。
    邪观既遣,亿善日新。三五四六,随用而施,独立不改,绝学无忧。
    旷劫诸圣,共遵斯一。
    老、释未始于尝分,迷者分之而未合。
    亿善遍修,修遍成圣,虽十号千称,终不能尽。
    终不能尽,岂可思议。」
    司徒从事中郎张融作门律云:「道之与佛,逗极无二。
    吾见道士与道人战儒墨,道人与道士辨是非。
    昔有鸿飞天首,积远难亮,越人以爲凫,楚人以爲乙。
    人自楚、越,鸿常一耳。」
    以示太子仆周顒。顒难之曰:「虚无法性,其寂虽同,位寂之方,其旨则别。
    论所谓'逗极无二'者,爲逗极于虚无,当无二于法性邪。
    足下所宗之本一物爲鸿乙耳,驱驰佛道,无免二末,未知高鉴,缘何识本?轻而宗之,其有旨乎。」
    往复文多不载。


  欢口不辩,善于着论。
    又注王弼易二系,学者传之。
    知将终,赋诗言志曰:「五涂无恒宅,三清有常舍。
    精气因天行,游魂随物化。
    鹏从适大海,蜩鸠之桑柘。
    达生任去留,善死均日夜。
    委命安所乘,何方不可驾。
    翘心企前觉,融然从此谢。」
    自克死日,自择葬时,卒于剡山,时年六十四。
    身体香软,道家谓之尸解仙化焉。
    还葬旧墓,木连理生墓侧。
    县令江山图表状,武帝诏欢诸子撰欢文议三十卷。


  又始兴人庐度字孝章,亦有道术。
    少随张永北侵魏。
    永败,魏人追急,阻淮水不得过。
    度心誓曰:「若得免死,从今不复杀生。」
    须臾见两楯流来,接之得过。
    后隐居庐陵西昌三顾山,鸟兽随之。
    夜有鹿触其壁,度曰:「汝勿坏我壁。」
    鹿应声去。
    屋前有池养鱼,皆名呼之,次第来取食乃去。
    逆知死年月,与亲友别。
    永明末,以寿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摩呵般若网

GMT+8, 2025-4-5 01:15 , Processed in 0.061036 second(s), 20 queries .

mohebore mohebor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