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呵般若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6|回复: 0

大般涅槃经:爱结如怨诈亲难可远离,常伺人便,令爱别离,怨憎合会。令人远离一切善法,近于一切不善之法。常为众生非实诈实、非近诈近、非善诈善、非爱诈爱,常诳一切,轮回生死。

[复制链接]

1074

主题

0

回帖

340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405
发表于 2023-6-27 10: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次善男子!一切凡夫虽善护身,心犹故生于三种恶觉,以是因缘,虽断烦恼,得生非想非非想处,犹故还堕三恶道中。
    善男子!譬如有人渡于大海,垂至彼岸,没水而死。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垂尽三有,还堕三涂。
    何以故?无善觉故。
    何等善觉?所谓六念处。
    凡夫之人善心羸劣,不善炽盛,善心羸故慧心薄少,慧心薄故增长诸漏。
    菩萨摩诃萨慧眼清净见三觉过,知是三觉有种种患,常与众生作三乘怨。
    三觉因缘,乃令无量凡夫众生不见佛性,无量劫中生颠倒心,谓佛世尊,无常乐我,唯有一净,如来毕竟入于涅槃。
    一切众生无常、无乐、无我、无净,颠倒心故,言有常乐我净。
    实无三乘,颠倒心故言有三乘,一实之道真实不虚,颠倒心故言无一实。
    是三恶觉常为诸佛及诸菩萨之所呵责,是三恶觉常害于我、或亦害他。
    有是三觉,一切诸恶常来随从,是三觉者即是三缚,连缀众生无边生死。
    菩萨摩诃萨常作如是观察三觉。
    菩萨或时有因缘故,应生欲觉默然不受,譬如端正净洁之人,不受一切粪秽不净;如热铁丸,人无受者;如婆罗门性,不受牛肉;如饱满人,不受恶食;如转轮王,不与一切旃陀罗等同坐一床。
    菩萨摩诃萨恶贱三觉,不受不味亦复如是。
    何以故?菩萨思惟:‘众生知我是良福田,我当云何受是恶法?若受恶觉则不任为众生福田。
    我自不言是良福田,众生见相便言我是。
    我今若起如是恶觉,则为欺诳一切众生。
    我于往昔以欺诳故,无量劫中流转生死堕三恶道。
    我若以恶心受人信施,一切天人及五通仙悉当证知,而见诃责。
    我若恶觉受人信施,或令施主果报减少或空无报。
    我若恶心受檀越施,则与施主而为怨仇。
    一切施主恒于我所起赤子想,我当云何欺诳于彼,而生怨想?何以故?或令施主不得果报或少果报故。
    我常自称为出家人,夫出家者不应起恶,若起恶者则非出家。
    出家之人身口相应,若不相应则非出家。
    我弃父母兄弟妻子眷属知识,出家修道,正是修习诸善觉时,非是修习不善觉时。
    譬如有人入海求宝,不取真宝,直取水精。
    亦如有人弃妙音乐,游戏粪秽。
    如弃宝女,与婢交通。
    如弃金器,用于瓦盂。如弃甘露,服食毒药。
    如舍亲旧良善之医,从怨恶医,求药而服。


  “‘我亦如是,舍离大师、如来世尊甘露法味,而服魔怨种种恶觉。
    人身难得如优昙花,我今已得;如来难值过优昙花,我今已值;
    清净法宝难得见闻,我今已闻。
    犹如盲龟值浮木孔。
    人命不停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云何纵心令住恶法?壮色不停犹如奔马,云何恃怙而生憍慢?犹如恶鬼伺求人过,四大恶鬼亦复如是,常来伺求我之过失,云何当令恶觉发起?譬如朽宅、垂崩之屋;我命亦尔,云何起恶?我名沙门,沙门之人名觉善觉;
    我今乃起不善之觉,云何当得名沙门也?我名出家,出家之人名修善道;
    我今行恶,云何当得名为出家?我今名为真婆罗门,婆罗门者名修净行;
    我今乃行不净恶觉,云何当得名婆罗门?我今亦名刹利大姓,刹利姓者能除怨敌;
    我今不能除恶怨敌,云何当得名刹利姓?我名比丘,比丘之人名破烦恼;
    我今不破恶觉烦恼,云何当得名为比丘?世有六处,难可值遇,我今已得,云何当令恶觉居心?何等为六?一佛世难遇,二正法难闻,三怖心难生,四难生中国,五难得人身,六诸根难具。如是六事,难得已得,是故不应起于恶觉。’
    菩萨尔时修行如是大涅槃经,常勤观察是诸恶心,一切凡夫不见如是恶心过患故受三觉,名为受漏。
    菩萨见已不受、不着、放舍不护,依八圣道,推之令去、斩之令断,是故菩萨无有受漏,云何当言如来有漏?以是义故,如来世尊非是有漏。


  “复次善男子!凡夫若遇身心苦恼起种种恶,若得身病,若得心病,令身、口、意,作种种恶,以作恶故轮回三趣具受诸苦。
    何以故?凡夫之人无念慧故,是故生于种种诸漏,是名念漏。
    菩萨摩诃萨常自思惟:‘我从往昔无数劫来,为是身心造种种恶,以是因缘,流转生死在三恶道,具受众苦,遂令我远三乘正路。’
    菩萨以是恶因缘故,于己身心生大怖畏,舍离众恶,趣向善道。
    善男子!譬如有王,以四毒蛇盛之一箧,令人瞻养,喂饲卧起,摩洗其身,若令一蛇生瞋恚者,我当准法戮之都市。
    尔时其人闻王切令,心生惶怖,舍箧逃走。
    王时复遣五旃陀罗拔刀随后,其人回顾见后五人,遂疾舍去。
    是时五人以恶方便,藏所持刀,密遣一人诈为亲善,而语之言:‘汝可还来。’其人不信,投一聚落,欲自隐匿。
    既入聚中,窥看诸舍都不见人,执捉𤬪器悉空无物,既不见人,求物不得,即便坐地,闻空中声:‘咄哉,男子!此聚空旷,无有居民。
    今夜当有六大贼来,汝设遇者命将不全,汝当云何而得免之?’
    尔时其人恐怖遂增,复舍而去。
    路值一河,其河漂急,无有船筏,以怖畏故,即取种种草木为筏。
    复更思惟:‘我设住此,当为毒蛇、五旃陀罗、一诈亲者、及六大贼之所危害。若渡此河,筏不可依,当没水死。宁没水死,终不为彼蛇贼所害。’
    即推草筏,置之水中,身猗其上,手抱脚踏,截流而渡。
    既达彼岸,安隐无患,心意泰然,怖恐消除。


  “菩萨摩诃萨得闻受持大涅槃经,观身如箧,地水火风如四毒蛇——见毒、触毒、气毒、啮毒——一切众生遇是四毒故丧其命。
    众生四大亦复如是,或见为恶、或触为恶、或气为恶、或啮为恶,以是因缘远离众善。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四毒蛇有四种姓,所谓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
    是四大蛇亦复如是,有四种性,坚性、湿性、热性、动性,是故菩萨观是四大与四毒蛇同其种性。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是四大如四毒蛇。
    云何为观?
    是四毒蛇常伺人便,何时当视?何时当触?何时当𡃧?何时当啮?四大毒蛇亦复如是,常伺众生求其短缺。
    若为四蛇之所杀者,终不至于三恶道中;若为四大之所杀害,必至三恶道,定无有疑。
    是四毒蛇虽复瞻养,亦欲杀人;四大亦尔,虽常供给,亦常牵人造作众恶。
    是四毒蛇若一瞋者则能杀人;四大之性亦复如是,若一大发亦能害人。
    是四毒蛇虽同一处,四心各异;四大毒蛇亦复如是,虽同一处,性各别异。
    是四毒蛇虽复恭敬,难可亲近;四大毒蛇亦复如是,虽复恭敬亦难亲近。
    是四毒蛇若害人时,或有沙门、婆罗门等,若以咒药则可疗治;四大杀人,虽有沙门、婆罗门等神咒良药,则不能治。
    如自喜人闻四毒蛇气臭可恶,则便远离;诸佛菩萨亦复如是,闻四大臭,即便远离。
    尔时菩萨复更思惟四大毒蛇,生大怖畏,背之驰走,修八圣道。


  “五旃陀罗即是五阴。
    云何菩萨观于五阴如旃陀罗?
    旃陀罗者,常令别人恩爱别离、怨憎集会。五阴亦尔,令人贪近不善之法,远离一切纯善之法。
    复次善男子!如旃陀罗,种种器仗以自庄严,若刀、若楯、若弓、若箭、若铠、若槊,能害于人。
    五阴亦尔,以诸烦恼牢自庄严,害诸痴人,令堕诸有。
    善男子!如旃陀罗,有过之人得便害之;五阴亦尔,有诸结过,常能害人。
    以是义故,菩萨深观五阴如旃陀罗。
    复次菩萨观察五阴如旃陀罗:旃陀罗人无慈愍心,怨亲俱害;五阴亦尔,无慈愍心,善恶俱害。
    如旃陀罗恼一切人;五阴亦尔,以诸烦恼,常恼一切生死众生。
    是故菩萨观于五阴如旃陀罗。
    复次菩萨观察五阴如旃陀罗:旃陀罗人常怀害心;五阴亦尔,常怀诸结恼害之心。
    如人无足刀杖侍从,当知必为旃陀罗人之所杀害;众生亦尔,无足、无刀、无有侍从,则为五阴之所贼害。
    足名为戒,刀名为慧,侍从名为善知识也,无此三事故,为五阴之所贼害。
    是故菩萨观于五阴如旃陀罗。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察五阴过旃陀罗。
    何以故?众生若为五旃陀罗之所杀者,不堕地狱,为阴杀者则堕地狱,以是义故,菩萨观阴过旃陀罗。
    作是观已而作愿言:‘我宁终身近旃陀罗,不能暂时近于五阴。
    旃陀罗者,唯能害于欲界痴人;是五阴贼,遍害三界凡夫众生。
    旃陀罗人唯能杀戮有罪之人;是五阴贼不问众生有罪无罪,悉能害之。
    旃陀罗人不害衰老、妇女、稚小;是五阴贼不问众生老稚、妇女,一切悉害。’
    是故菩萨深观此阴过旃陀罗,是故发愿,宁当终身近旃陀罗,不能暂时亲近五阴。
    复次善男子!旃陀罗者唯害他人,终不自害;五阴之贼自害、害他,过旃陀罗。
    旃陀罗人可以善言、钱财、宝货求而得脱;五阴不尔,不可强以善言诱喻、钱财宝货求而得脱。
    旃陀罗人于四时中不必常杀;五阴不尔,常于念念害诸众生。
    旃陀罗人唯在一处可有逃避;五阴不尔,遍一切处,无可逃避。
    旃陀罗人虽复害人,害已不随;五阴不尔,杀众生已随逐不离。是故菩萨宁以终身近旃陀罗,不能暂时近于五阴。
    有智之人以善方便得脱五阴。
    善方便者,即八圣道、六波罗蜜、四无量心,以是方便而得解脱,身心不为五阴所害。
    何以故?身如金刚,心如虚空,是故身心难可沮坏。
    以是义故,菩萨观阴成就种种诸不善法,生大怖畏,修八圣道。
    亦如彼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罗,涉路而去,无所顾留。


  “诈亲善者,名为贪爱。
    菩萨摩诃萨深观爱结,如怨诈亲,若知实者则无能为,若不能知必为所害。
    贪爱亦尔,若知其性,则不能令众生轮转生死苦中,如其不知,轮回六趣具受众苦。
    何以故?爱之为病,难舍离故。
    如怨诈亲难可远离,怨诈亲者,常伺人便,令爱别离,怨憎合会。
    爱亦如是,令人远离一切善法,近于一切不善之法。
    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深观贪爱,如怨诈亲。
    见不见故,闻不闻故,如凡夫人见生死过,虽有智慧以痴覆故,后还不见。
    声闻缘觉亦复如是,虽见不见,虽闻不闻。
    何以故?以爱心故。
    所以者何?见生死过,不能疾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观此爱结如怨诈亲。
    云何名为怨诈亲相?如怨不实诈现实相,不可亲近诈现近相,实是不善诈现善相,实是不爱诈为爱相。
    何以故?常伺人便,欲为害故。
    爱亦如是,常为众生非实诈实、非近诈近、非善诈善、非爱诈爱,常诳一切,轮回生死。
    以是义故,菩萨观爱如怨诈亲。
    怨诈亲者,但见身口,不睹其心,是故能诳;爱亦如是,唯为虚诳,实不可得,是故能惑一切众生。
    怨诈亲者,有始有终,易可远离;爱不如是,无始无终,难可远离。
    怨诈亲者,远则难知,近则易知;爱不如是,近尚难知,况复远耶?以是义故,菩萨观爱过于诈亲。
    一切众生以爱结故,远大涅槃,近于生死,远常乐我净,近无常、苦、无我、不净,是故我于处处经中说为三垢。
    于现在事,以无明故,不见过患,不能舍离爱怨诈亲,终不能害有智之人。
    是故菩萨深观此爱,生大怖畏,修八圣道,犹如彼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罗及一诈亲,涉路不回。








  “空聚落者即是六入。
    菩萨摩诃萨观内六入空无所有,犹如空聚,如彼怖人既入聚已,乃至不见有一居人,遍捉𤬪器,不得一物。
    菩萨亦尔,谛观六入空无所有,不见众生一物之实,是故菩萨观内六入空无所有,如彼空聚。
    善男子!彼空聚落,群贼远望,终不生于虚空之想。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于六入聚不生空想,以其不能生空想故,轮回生死受无量苦。
    善男子!群贼既至乃生空想,菩萨亦尔,观此六入常生空想,生空想故,则不轮回生死受苦。
    菩萨摩诃萨于此六入常无颠倒,无颠倒故,是故不复轮回生死。
    复次善男子!如有群贼入此空聚则得安乐,烦恼诸贼亦复如是,入此六入则得安乐。
    如贼住空聚,心无所畏,烦恼群贼亦复如是,住是六入,亦无所畏。
    如彼空聚,乃是师子、虎狼、种种恶兽之所住处,是内六入亦复如是,一切众恶烦恼走兽之所住处。
    是故菩萨深观六入空无所有,纯是一切不善住处。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内六入空无所有、如彼空聚。
    何以故?虚诳不实故,空无所有作有想故,实无有乐作乐想故,实无有人作人想故。
    内六入者亦复如是,空无所有而作有想,实无有乐而作乐想,实无有人而作人想,唯有智人乃能知之得其真实。
    复次善男子!如空聚落,或时有人,或时无人;六入不尔,一向无人。
    何以故?性常空故,智者所知非是眼见。
    是故菩萨观内六入,多诸怨害,修八圣道不休不息,犹如彼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罗、一诈亲善及六大贼,怖着正路。








  “六大贼者即外六尘。
    菩萨摩诃萨观此六尘如六大贼。
    何以故?能劫一切诸善法故。
    如六大贼能劫一切人民财宝,是六尘贼亦复如是,能劫一切众生善财。
    如六大贼,若入人舍则能劫夺现家所有,不择好恶,令巨富者忽尔贫穷。
    是六尘贼亦复如是,若入人根则能劫夺一切善法,善法既尽,贫穷孤露,作一阐提,是故菩萨谛观六尘如六大贼。
    复次善男子!如六大贼,欲劫人时,要因内人,若无内人,则便中还。
    是六尘贼亦复如是,欲劫善法要因内有,众生知见、常乐我净、不空等相。
    若内无有如是等相,六尘恶贼,则不能劫一切善法。
    有智之人内无是相,凡夫则有,是故六尘常来侵夺善法之财,不善护故,为其所劫。
    护者名慧,有智之人能善防护,故不被劫,是故菩萨观是六尘如六大贼等无差别。


  “复次善男子!如六大贼能为人民身心苦恼;是六尘贼亦复如是,常为众生身心苦恼。
    六大贼者唯能劫人现在财物;是六尘贼常劫众生三世善财。
    六大贼者夜则欢乐;六尘恶贼亦复如是,处无明闇则得欢乐。
    是六大贼唯有诸王乃能遮止;六尘恶贼亦复如是,唯佛菩萨乃能遮止。
    是六大贼凡欲劫夺不择端正、种姓、聪哲、多闻博学、豪贵贫贱;六尘恶贼亦复如是,欲劫善法不择端正乃至贫贱。
    是六大贼虽有诸王截其手足,犹故不能令其心息;六尘恶贼亦复如是,虽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截其手足,亦不能令不劫善法。
    如勇健人乃能摧伏是六大贼,诸佛菩萨亦复如是,乃能摧伏六尘恶贼。
    譬如有人多诸种族,宗党炽盛,则不为彼六贼所劫;众生亦尔,有善知识,不为六尘恶贼所劫。
    是六大贼若见人物,则能偷劫;六尘不尔,若见若知、若闻若嗅、若触若觉、皆悉能劫。
    六大贼者唯能劫夺欲界人财,不能劫夺色无色界;六尘恶贼则不如是,能劫三界一切善宝。
    是故菩萨谛观六尘过彼六贼,作是观已,修八圣道,直往不回。
    如彼怖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罗、一诈亲者及六大贼,舍空聚落涉路而去。






  “路值一河者即是烦恼。
    云何菩萨观此烦恼犹如大河?如彼驶河,能漂香象;烦恼驶河亦复如是,能漂缘觉,是故菩萨深观烦恼犹如驶河。
    深难得底,故名为河;边不可得,故名为大,其中多有种种恶鱼,烦恼大河亦复如是。
    唯佛菩萨能得底故,故名极深。
    唯佛菩萨得其边故,故名广大。
    常害一切痴众生故,故名恶鱼。
    是故菩萨观此烦恼犹如大河。
    如大河水能长一切草木丛林;烦恼大河亦复如是,能长众生二十五有,是故菩萨观此烦恼犹如大河。
    譬如有人,堕大河水无有惭愧;众生亦尔,堕烦恼河无有惭愧。
    如堕河者未得其底即便命终;堕烦恼河亦复如是,未尽其底,周回轮转二十五有。
    所言底者名为空相,若有不修如是空相,当知是人不得出离二十五有,一切众生不能善修空无相故,常为烦恼驶河所漂。
    如彼大河唯能坏身,不能漂没一切善法;烦恼大河则不如是,能坏一切身心善法。
    彼大暴河,唯能漂没欲界中人;烦恼大河乃能漂没三界人天。
    世间大河,手抱脚踏,则到彼岸;烦恼大河,唯有菩萨因六波罗蜜乃能得渡。
    如大河水难可得渡;烦恼大河亦复如是难可得渡。
    云何名为难可得渡?
    乃至十住诸大菩萨,犹故未能毕竟得渡,唯有诸佛乃毕竟渡,是故名为难可得渡。
    譬如有人为河所漂,不能修习毫厘善法;众生亦尔,为烦恼河所漂没者,亦复不能修习善法。
    如人堕河为水所漂,余有力者则能拔济;堕烦恼河为一阐提,声闻缘觉乃至诸佛不能拔济。
    世间大河劫尽之时,七日并照,能令枯涸;烦恼大河则不如是,声闻缘觉虽修七觉,犹不能干,是故菩萨观诸烦恼犹如暴河。


  “譬如彼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罗、诈亲善及六大贼,舍空聚落,随路而去,既至河上取草为筏者。
    菩萨亦尔,畏四大蛇、五阴旃陀罗、爱诈亲善、六入空聚、六尘恶贼,至烦恼河,修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以为船筏,依乘此筏,渡烦恼河,到于彼岸,常乐涅槃。
    菩萨修行大涅槃者作是思惟:‘我若不能忍受如是身苦心苦,则不能令一切众生渡烦恼河。’
    以是思惟,虽有如是身心苦恼,默然忍受,以忍受故则不生漏。
    如是菩萨尚无诸漏,况佛如来而当有漏?是故诸佛不名有漏。


  “云何如来非无漏也?
    如来常行有漏中故。
    有漏即是二十五有,是故声闻、凡夫之人言佛有漏,诸佛如来真实无漏。
    善男子!以是因缘,诸佛如来无有定相。
    善男子!是故犯四重禁、谤方等经及一阐提,悉皆不定。”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如是,如是。诚如圣教,一切诸法皆悉不定。以不定故,当知如来亦不毕竟入于涅槃。
    如佛先说,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闻不闻中有涅槃、大涅槃?云何涅槃?云何大涅槃?”


  尔时佛赞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菩萨得念总持,乃能如汝之所咨问。
    善男子!如世人言有海、大海,有河、大河,有山、大山,有地、大地,有城、大城,有众生、大众生,有王、大王,有人、大人,有天、天中天,有道、大道,涅槃亦尔,有涅槃、有大涅槃。


    云何涅槃?
    善男子!如人饥饿,得少饭食名为安乐,如是安乐亦名涅槃。
    如病得差则名安乐,如是安乐亦名涅槃。
    如人怖畏得归依处则得安乐,如是安乐亦名涅槃。
    如贫穷人获七宝物则得安乐,如是安乐亦名涅槃。
    如人观骨不起贪欲则得安乐,如是安乐亦名涅槃。
    如是涅槃不得名为大涅槃也。
    何以故?以饥渴故、病故、怖故、贫故、生贪着故,是名涅槃,非大涅槃。
    善男子!若凡夫人及以声闻,或因世俗,或因圣道,断欲界结则得安乐,如是安乐亦名涅槃,不得名为大涅槃也。
    能断初禅,乃至能断非想非非想处结,则得安乐,如是安乐亦名涅槃,不得名为大涅槃也。
    何以故?还生烦恼,有习气故。
    云何名为烦恼习气?
    声闻缘觉有烦恼气,所谓我身、我衣、我去、我来、我说、我听,诸佛如来入于涅槃,涅槃之性无我、无乐,唯有常净,是则名为烦恼习气。
    佛、法、众僧有差别相,如来毕竟入于涅槃。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所得涅槃等无差别,以是义故,二乘所得非大涅槃。
    何以故?无常乐我净故。
    常乐我净乃得名为大涅槃也。
    善男子!譬如有处能受众水,名为大海。
    随有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入之处,名大涅槃。
    四禅、三三昧、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随能摄取如是无量诸善法者,名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有河,第一香象不能得底,则名为大。
    声闻缘觉至十住菩萨不见佛性,名为涅槃,非大涅槃。
    若能了了见于佛性,则得名为大涅槃也。
    是大涅槃,唯大象王能尽其底,大象王者谓诸佛也。
    善男子!若摩诃那伽及钵揵陀、大力士等经历多时,所不能上,乃名大山。
    声闻、缘觉及诸菩萨摩诃、那伽大力士等所不能见,如是乃名大涅槃也。
    复次善男子!随有小王之所住处,名为小城,转轮圣王所住之处乃名大城。
    声闻、缘觉,八万、六万、四万、二万、一万住处,名为涅槃。
    无上法主、圣王住处,乃得名为大般涅槃,以是故名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有人见四种兵不生怖畏,当知是人名大众生。
    若有众生于三恶道、烦恼恶业不生怖畏,而能于中广度众生,当知是人得大涅槃。
    若有人能供养父母、恭敬沙门及婆罗门,修治善法所言诚实无有欺诳,能忍诸恶,惠施贫乏名大丈夫。
    菩萨亦尔,有大慈悲怜愍一切,于诸众生犹如父母,能度众生于生死河,普示众生一实之道,是则名为大般涅槃。


  “善男子!大名不可思议,若不可思议,一切众生所不能信,是则名为大般涅槃,唯佛菩萨之所见故名大涅槃。
    以何因缘复名为大?
    以无量因缘然后乃得,故名为大。
    善男子!如世间人,以多因缘之所得者,则名为大。
    涅槃亦尔,以多因缘之所得故,故名为大。
    云何复名为大涅槃?
    有大我故,名大涅槃。
    涅槃无我,大自在故,名为大我。
    云何名为大自在耶?有八自在,则名为我。
    何等为八?
    一者、能示一身以为多身,身数大小犹如微尘,充满十方无量世界。如来之身实非微尘,以自在故现微尘身,如是自在则为大我。


  “二者、示一尘身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如来之身实不满于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以无碍故,直以自在故,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自在,名为大我。


  “三者、能以满此三千大千世界之身轻举飞空,过于二十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而无障碍。如来之身,实无轻重,以自在故能为轻重,如是自在名为大我。


  “四者、以自在故而得自在。云何自在?如来一心安住不动,所可示化无量形类,各令有心。如来有时或造一事,而令众生各各成办。如来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悉见。如是自在名为大我。


  “五者、根自在故。云何名为根自在耶?如来一根,亦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如来六根,亦不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以自在故,令根自在,如是自在名为大我。


  “六者、以自在故得一切法,如来之心亦无得想。何以故?无所得故。若是有者可名为得,实无所有云何名得?若使如来计有得想,是则诸佛不得涅槃,以无得故名得涅槃,以自在故得一切法,得诸法故名为大我。


  “七者、说自在故。如来演说一偈之义,经无量劫,义亦不尽,所谓若戒、若定、若施、若慧,如来尔时都不生念,我说彼听;亦复不生一偈之想,世间之人以四句为偈,随世俗故说名为偈;一切法性亦无有说,以自在故如来演说,以演说故名为大我。


  “八者、如来遍满一切诸处,犹如虚空。虚空之性不可得见,如来亦尔实不可见,以自在故令一切见,如是自在名为大我,如是大我名大涅槃,以是义故名大涅槃。


  “复次善男子!譬如宝藏,多诸珍异,百种具足,故名大藏。
    诸佛如来甚深奥藏亦复如是,多诸奇异,具足无缺,名大涅槃。
    复次善男子!无边之物乃名为大,涅槃无边是故名大。


  “复次善男子!有大乐故名大涅槃。
    涅槃无乐;以四乐故,名大涅槃。
    何等为四?
    一者、断诸乐故,不断乐者则名为苦,若有苦者不名大乐。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涅槃之性无苦无乐,是故涅槃名为大乐,以是义故名大涅槃。
    复次善男子!乐有二种:一者凡夫,二者诸佛。凡夫之乐,无常败坏,是故无乐。诸佛常乐无有变异,故名大乐。
    复次善男子!有三种受:一者苦受,二者乐受,三者不苦不乐受,不苦不乐是亦为苦。涅槃虽同不苦不乐,然名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


  “二者、大寂静故名为大乐。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何以故?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故名大涅槃。


  “三者、一切知故,名为大乐。非一切知不名大乐;诸佛如来一切知故名为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


  “四者、身不坏故,名为大乐。身若可坏则不名乐;如来之身金刚无坏,非烦恼身、无常之身,故名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


  “善男子!世间名字或有因缘、或无因缘。
    有因缘者,如舍利弗,母名舍利,因母立字,故名舍利弗。
    如摩鍮罗道人,生摩鍮罗国,因国立名,故名摩鍮罗道人。
    如目犍连,目犍连者即是姓也、因姓立名,故名目犍连。
    如我生于瞿昙种姓,因姓立名称为瞿昙。
    如毗舍佉道人,毗舍佉者,即是星名,因星为名,名毗舍佉。
    如有六指,因六指故,名六指人。
    如佛奴、天奴,因佛、因天,故名佛奴、天奴。
    因湿生故,故名湿生。
    如因声故,名为迦迦罗、名究究罗、咀咀罗。
    如是等名,是因缘名。


    无因缘者,如莲花、地、水、火、风、虚空。
    如曼陀婆,一名二实,一名殿堂、二名饮浆堂,不饮浆亦复得名为曼陀婆。
    如萨婆车多名为蛇盖,实非蛇盖,是名无因,强立名字。
    如坻罗婆夷,名为食油,实不食油,强为立名,名为食油。
    是名无因,强立名字。
    善男子!是大涅槃亦复如是,无有因缘,强为立名。
    善男子!譬如虚空,不因小空名为大空也。
    涅槃亦尔,不因小相名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有法,不可称量、不可思议,故名为大。
    涅槃亦尔,不可称量、不可思议,故得名为大般涅槃。
    以纯净故名大涅槃。


    云何纯净?
    净有四种。
    何等为四?
    一者、二十五有名为不净,能永断故得名为净,净即涅槃。
    如是涅槃,亦得名有,而是涅槃,实非是有,诸佛如来随世俗故,说涅槃有。
    譬如世人,非父言父、非母言母,实非父母,而言父母。
    涅槃亦尔,随世俗故说言诸佛有大涅槃。


    二者、业清净故。
    一切凡夫业不清净,故无涅槃;诸佛如来业清净故,故名大净,以大净故名大涅槃。


    三者、身清净故。
    身若无常,则名不净;如来身常故名大净,以大净故名大涅槃。


    四者、心清净故,心若有漏,名曰不净;佛心无漏,故名大净,以大净故名大涅槃。
    善男子!是名善男子、善女人修行如是大涅槃经,具足成就初分功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摩呵般若网

GMT+8, 2024-11-24 11:16 , Processed in 0.059742 second(s), 19 queries .

mohebore mohebore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