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其中有两个是假名,即斯陀含果和阿那含果。   另外两个是实义,即须陀洹果和阿罗汉果。”   问:“为什么有两个是假名,两个是实义?”   答:“因为这两个果位或者通过世俗的道路获得,或者通过无漏的道路获得。   须陀洹果和阿罗汉果都是通过无漏的道路获得的,所以是实义的。   而斯陀含果和阿那含果是通过世俗的假名道路获得的,所以果位也是假名的。   而须陀洹果和阿罗汉果并不是通过假名的道路获得的,所以称为实义的果位。   另外,因为世俗的道路和无漏的道路都能达到这两个果位,所以也可以称为假名的果位。   还有说,两个实义的果位指的是阿那含果和阿罗汉果。   原因是佛、辟支佛以及声闻者都得这两果位。”   问:“外在的事物,有些人获得的果位多,有些人获得的果位少,但断除法并不一样,这样怎么说果位呢?”   答:“出于方便的考虑,称行者获得果位,是指那些居住在高山闲静的房舍中,对于所食之物的量受一七六七法而克制,顶礼安禅,行禅鞠躬,法杖坚强,精进修行的人得这样的法。   这时候他们的老师,深深地安慰并称赞道:好啊,好啊,你的修行正合适,现在获得了这个果位。   比如说,像农夫们在六月份劳作,耕种田地,最后收获农作物,将其集中放置在场地上,那些老农则鼓励新来的农夫说:好啊,好啊,你在六月份辛勤劳作,现在收获了这个果实。就像那样。”   问曰:“这四个沙门果中,有几个是禅果,有几个是无色定果,有几个是根本禅果,有几个是禅边果,有几个是根本无色定果,有几个是无色定边果。有几个是见道果,有几个是修道果,有几个是忍果,有几个是智果,有几个是法智果,有几个是比智果,有几个是法智分果,有几个是比智分果,有几个是有漏道果,有几个是无漏道果,有几个是禅果。”   答曰:“这四个果位都是禅修及其相关的果位。”   “有几个是无色定果?”   答曰:“其中有一个是无色定果,即阿罗汉果。”   “有几个是根本禅果?”   答曰:“其中有两个,即阿那含果和阿罗汉果。”   “有几个是禅边果?”   答曰:“其中有四个,是指初禅边而非其他禅边。”   “有几个是根本无色定果?”   答曰:“其中有一个,即阿罗汉果。”   “有几个是无色定边果?”   答曰:“没有。”   “有几个是见道果?”   答曰:“除了阿罗汉果外,有三个。”   “有几个是修道果?”   答曰:“除了须陀洹果外,有三个。”   “有几个是忍果?”   答曰:“除了阿罗汉果外,有三个。”   “有几个是智果?”   答曰:“除了须陀洹果外,有三个。”   “有几个是法智果?”   答曰:“除了须陀洹果外,有三个。”   “有几个是比智果?”   答曰:“其中一个是阿罗汉果。”   “有几个是法智分果?”   答曰:“除了须陀洹果外,有三个。”   “有几个是比智分果?”   答曰:“有四个。”   问:有几个是世俗道果?   答:有两个,即斯陀含果和阿那含果.   问:有几个是无漏道果?   答:有四个。佛经中讲述摩伽陀国的毗提希子阿阇贳王前往见佛,向佛陀行礼,并坐在一侧。他问佛陀:“   世尊,是否存在现法沙门果位?可以获得吗?”   佛回答:“可以获得。”   佛告诉王说:“我现在问你,你随意回答。   你认为如果王待人和仆人不自在,但当王自己升高殿堂,享受五种乐趣,体验各种快乐时,会有什么想法呢?   是否会想到自己也是人,但因为王多修福报,所以能够升高殿堂,享受五种乐趣,受到各种快乐的回报。   我们也应该修行福德,无论是信仰家庭还是出家修行,摆脱世俗束缚,剃发出家。   即使在未来出家,也应该遵守十善戒律,不杀生并具备正确的见解。   王余使人在外见到这些情况。   若王听了这番话后说:“大王待使奴仆们不自在,现在他们已经剃发出家,修行十善。   王应该按照之前的策略再次使他们服侍。”   王问:“再次使他们回来吗?”   回答说:“不是的,我应该去见他们,亲近并恭敬地对待他们。   就像他们今天恭敬地迎接我一样,我也应该恭敬地迎接他们,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衣服、食物、住所和其他生活所需的物品。   大王应该知道,这样的行为难道不是现法沙门果位吗?”   王向佛陀说:“实际上正是圣教。”   问:“沙门果位有四个,为什么现在说有五个沙门果位呢?”   答曰:“这是指出家者近功用而言的果位。   就像师子吼经中所说的,此处有初沙门,乃至有第四沙门。   不是指那些从事外道、沙门、婆罗门或空行的人。   你们应该按照师子吼经的教导行事,此处有初沙门,乃至有第四沙门。   初沙门者是须陀洹,第二沙门是斯陀含,第三沙门是阿那含,第四沙门是阿罗汉。”   尊者说:“佛世尊先前说次第根本法,初沙门果位是指阿罗汉果位,第二沙门果位是指阿那含果位,第三沙门果位是指斯陀含果位,第四沙门果位是指须陀洹果位。   须跋陀罗经也曾经说过,须跋陀罗应该知道,如果在这里存在八圣道,那么就会有初沙门果位,乃至第四沙门果位。   也有说,在这里的四向指的是沙门果位初沙门果位是指向须陀洹果位证悟,第二沙门果位是指向斯陀含果位证悟,第三沙门果位是指向阿那含果位证悟,第四沙门果位是指向阿罗汉果位证悟。”   尊者说:“在这里所说的四个向四个果位是指沙门。   须跋陀罗应该知道,如果存在八圣道的地方,就应该明白说的是向的果位,就会有初沙门果位,乃至第四沙门果位,应该明白说的是果位。   纯陀经也曾经说过,有四个沙门果位,没有第五个沙门果位。   这四个沙门果位分别是胜道沙门、说道沙门、道命沙门、过道沙门。   胜道沙门指的是佛世尊,原因是佛具备自然智慧。   辟支佛也是如此,说道沙门则是指舍利弗等诸弟子,原因是他们跟随佛转法轮,其声闻道也是如此。   道命沙门指的是阿难弟子,原因是他们不仅自己学习佛法,还能让别人住持佛法,多听闻、持戒、具足修行,其余声闻道也是如此。   过道沙门指的是像摩诃罗偷盗者这样的人。”  | 
GMT+8, 2025-11-4 22:50 , Processed in 0.033477 second(s), 15 queries .
mohebore mohebor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