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呵般若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摩呵般若网 门户 择根次递 查看内容

怀疑能够产生正确决定或邪恶的决定

2023-10-6 12:52| 发布者: 释妙悦| 查看: 253| 评论: 0

摘要: 对佛产生的怀疑被称为弊恶,而对僧尼产生的怀疑不被称为弊恶。因为佛从来没有任何过失,佛世尊甚至没有任何微小的过失。
  如果存在苦、生、疑等问题,那就需要广泛地讨论了。

  问: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论述呢?
  答:这是佛经的内容,正如经典所述,有一位婆罗门前往见佛陀,提出了如此疑难的问题,非常罕见,而且非常困难。
  佛陀对婆罗门说:“是的,是的,这确实非常罕见,非常困难,婆罗门,请问你的看法如何?
  古代的婆罗门,曾经修行咒术,有一个名叫阿吒驹,另一个名叫傍摩驹,还有傍摩提婆、毗婆蜜哆、阇婆阿尼、阿祈罗、婆罗池殊、婆私吒、迦叶和毗浮等等。
  这些人都没有能够断除疑心,最终命运的结束。
  婆罗门因为这种因缘,应当知道疑心难以断除,非常困难。
  佛经对于疑问的阐述并不详细,佛经是此论的根本因缘,其中未曾说尽的内容,现在要尽量说清楚,所以进行这样的论述,如果存在苦、生、疑等问题,就需要广泛地讨论了。
  这是非常深奥微细的,难以显现出来,如果基于这种苦的情况,多心已经超越了。
  正因为如此的事情,尊者迦旃延子说过苦法忍生,甚至道胜智生,其中有六十刹那的体验,它的本性是迅速而敏捷的,包含着苦的邪见。
  第一意识是无苦的邪见,第二意识是那个“邪”字,用以解释疑义。
  因此,若无“邪”字,就是有苦的正见,无苦的是邪见。
  如此以“邪”字为依据,对于苦的怀疑也应该使用“邪”字,甚至延伸到对于道的怀疑。
  这样的八个意识是最少的,如果基于诸谛而产生怀疑,就会有更多的意识,有些意识存在一种意思,即怀疑是非怀疑,甚至可以广泛地讨论。

  问: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论述?是以自体为依据,还是以境界为依据?
  如果以自体为依据,疑心对应的法则是犹豫就是怀疑,智慧就是非怀疑。
  如果以境界为依据,所有凡夫对如来身都怀疑,而所有圣者对如来身都不怀疑。
  如果作出这样的论述,会有一种意思,怀疑非怀疑,为什么回答说无邪呢?
  答:所问之处,确实存在一个意识,怀疑非怀疑。
  怀疑的意识是单一的犹豫,也是决定性的邪见。
  非怀疑的意识是单一的决定,也是犹豫的邪见。
  因此回答说无邪,是因为怀疑是邪见,这个心态怀疑是痛苦的,非怀疑是正见,这个心态没有痛苦,是无苦的邪见。
  怀疑的心态没有痛苦,非怀疑的心态是邪见。
  如此有四种正见,有四种邪见,有八种怀疑。
  问:这八种怀疑心态中,哪些能够产生正确定的决定,哪些能够产生邪恶的决定?
  答:其中有四种能够产生正确定的决定,有四种能够产生邪恶的决定。

  问:哪些人的怀疑能够产生正确定的决定?哪些人的怀疑能够产生邪恶的决定?
  答:有些人喜欢亲近善知识,享受听闻法的乐趣。
  有些人不喜欢亲近善知识,也不喜欢听闻法。
  如果一个人喜欢亲近善知识,乐于听闻法,那么这样的人的怀疑能够产生正确定的决定。
  如果一个人不喜欢亲近善知识,不乐于听闻法,那么这样的人的怀疑能够产生邪恶的决定。
  另外,有些人经常与内道人一起居住,有些人经常与外道人一起居住。
  如果一个人经常与内道人一起居住,那么这样的人的怀疑能够产生正确定的决定。
  如果一个人经常与外道人一起居住,那么这样的人的怀疑能够产生邪恶的决定。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更喜欢学习内道经典,有些人更喜欢学习外道的书籍。
  如果一个人喜欢学习内道经典,那么这样的人的怀疑能够产生正确定的决定。
  如果一个人更喜欢学习外道的书籍,那么这样的人的怀疑能够产生邪恶的决定。
  还有三种冥身,就是在过去的生命中存在犹豫的怀疑,现在和未来也会如此。

  问:怀疑性质与无明不同,为何说它是冥身呢?
  答:因为它与无明相似,没有任何法可以与无明不同而与无明相似,就像怀疑一样,所以称之为冥身。
  还有说,冥即是无明,而怀疑是无明的地方,是无明的居所。
  另外说,怀疑是住处,原因是如果心中存在怀疑,就必定存在无明,正如世人所说,基于亲他的观点,认为“你就是我的身体”。
  还有说,怀疑和无明是同一法,原因是它们都是不具备决定性的。

  问:为什么世尊说缘世生疑是冥身,却不说缘无为是冥身呢?
  答:有说,世俗是粗浅的法教,可以被现实所了解。
  如果将冥身解释为缘世生疑,就能够理解。
  然而,无为法是微细的,无法被现实所了解。
  所以,诸圣不说无为是冥身。
  就像一个人在白天旅行迷失了道路,会被世人嘲笑。
  而在夜晚迷失了道路,则不会受到世人的嘲笑。他们也是如此。
  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外道的原因,缘世生疑,所以说是冥身。
  因为外道倾向于愚昧于世。我曾经在过去的生命中不?乃至讲述广泛的内容,所以说怀疑世俗是冥身。
  还有说,怀疑心更多地是缘世生起,而少有缘于无为生起。
  还有说,世俗甚至小孩子,甚至比中等愚昧还要昏迷。
  所谓去来今事,就是因为如此等现实的事情,世尊说怀疑世俗的心是冥身,涅槃是非根本法,非常深奥微细的觉性,才能够了解。
  因此,怀疑这种法则的人不说是冥身。
  正如经典所说,佛告诉比丘:“以五种事情使心弊恶,那么是怎样的五种呢?”
  就是说有些人对如来产生怀疑之心,无法解释、观察和信任,这就是对如来的怀疑心不断而产生的弊恶。
  对法、对戒律、对教导也是如此。
  佛称赞这种智者所认知的。
  修行梵行的人常常用粗俗的言辞,讥刺、诽谤、侮辱和激怒别人,没有恭敬之心,这也是对梵行的弊恶之心不断而产生的。

  问:这种心弊恶的本质是什么?
  答:这种心弊恶可以分为两类,即疑和嗔恚,其中疑分为四种,嗔恚是其中的一种。
  问:嗔恚是弊恶,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要说嗔恚是弊恶呢?
  答:如果心产生伤害、产生弊恶、产生嗔恚,那就称之为嗔恚结。
  问:既然疑心的本性并非嗔恚,为什么还说它是弊恶呢?
  答:有说,没有法性不是嗔恚,但与嗔恚相似的疑心,就像所说的隐藏的弊恶心,使心坚持在弊恶之中,就像良田不种植时长期坚持在弊恶之中一样。
  另外还有说,疑心在隐藏的弊恶之时,甚至不能产生邪恶的决定,更不用说正确定的决定了,就像田地的弊恶,即使不生长草,何况种苗。
  还有说,嗔恚使自身陷入弊恶,疑心也能使自身陷入弊恶,也是如此。
  就像田地的弊恶被人抛弃,生长的杂草也不被利用,更何况稻谷这样的作物。
  疑心的结构,使众生产生心中的弊恶,甚至不能产生邪恶的决定,更不用说正确定的决定了。
  还有说,同行相对,同行者都感到忧愁和痛苦,与同行者相对,共同感到欢喜和兴奋。

  问:为什么对佛生疑心被称为弊恶,对僧尼生疑心却不被称为邪恶呢?
  答:佛没有任何过失的行为,如果对佛产生怀疑,这种怀疑不是由于佛有任何过失而产生的,而对僧尼的行为可能会有一些过失可以看得见。
  如果对佛产生怀疑,这种怀疑是没有任何过失的情况下产生的,而对僧尼的怀疑是由于过失而产生的。
  因为这个原因,对佛产生的怀疑被称为弊恶,而对僧尼产生的怀疑不被称为弊恶。
  还有说,因为佛从来没有任何过失,佛世尊甚至没有任何微小的过失。
  如果对佛产生怀疑,这种怀疑是没有任何过失的情况下产生的,而僧伽中可能会有一些不顺从的事情可以看得见。
  如果对僧尼产生怀疑,这是由于他们的过失而产生的。
  因为这个原因,对佛的怀疑被称为弊恶,而对僧尼的怀疑不被称为弊恶。
  就像佛的怀疑一样,法、戒、教也是如此。

  问:为什么对僧尼生起恶念被称为弊恶,对佛却不是呢?
  答:如果佛生起恶念,这个心态是偏重的,因为偏重的缘故,更加突出重要,被称为横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摩呵般若网

GMT+8, 2024-11-21 14:26 , Processed in 0.044036 second(s), 15 queries .

mohebore mohebore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