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呵般若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摩呵般若网 门户 择根次递 十二入 查看内容

六入和六触入有何差别?

2023-10-6 22:28| 发布者: 释妙悦| 查看: 269| 评论: 0

摘要: 由于粗细的区别,在内六入中,眼入较为粗糙所以先说,而意入较为细微,所以后说。在外六入中,色入较为粗糙,所以先说,而法入较为细微,所以后说。 ... ...

  已经解释了所有的入义,现在要按顺序来解释它们。
  为什么在内部入义中,先说眼入,然后是鼻入、舌入、身入、意入。
  而在外部入义中,先说色入,然后是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

  答曰:这是为了让文义顺应而做的。
  再次,为了使说法者顺应,受持法者也顺应。
  再次,由于粗细的区别,在内六入中,眼入较为粗糙所以先说,而意入较为细微,所以后说。
  在外六入中,色入较为粗糙,所以先说,而法入较为细微,所以后说。

  问:“为什么要设置内六入和外六入?是因为以人为故,还是以法为故?
  如果以法为故,那么一切法都没有欲望心。
  那么如何确定内外的区分呢?
  如果以人为故,那么在实际义中,实际上不存在人。
  如果没有人,那么如何有内外之分呢?”

  答:“应该这样说,是因为以说法为目的,才设立了内外的入义,而不是针对一切法。
  如果法能与六识共同依存,则为内入,
  如果法只是作为六识的依缘,则为外入。
  再次,根是内入,根的义理是外入,所境界的境界也是如此,但是内外的法并没有固定的规定。
  如果我的内入是他的外入,如果他的内入是我的外入。
  佛经所说的这六入,应该知道是内法。”

  问:“既然一切法都是内法,为什么只说六入是内法呢?”

  答:“世尊希望教导弟子们修行内法禅定,比如说,观察内在的根本心念而不依赖外在的对象。
  再次,为了教导弟子们不要追求虚妄的禅,如说:‘你们不应该追求虚妄的禅法,认为常乐、我净是真实存在的,而应该修行不虚妄的禅法,认知无常、无我、无乐、无净,认知因缘集合,要通过八正道来观察它们。’
  再次,为了教导弟子们修行不共的禅法,如说:‘你们不应该修行共同的禅法,只观察粗糙、痛苦、粗糙的衰败、停止和妙离,而应该修行不共的禅法,要观察诸如疾病、疮疡、箭伤等常常是痛苦的过患,认知无常、苦、空、无我。
  要通过这八法来观察它们。’
  再次,这经典说的是观察内在的法。
  如果对内在的法,还存在着我和我的对象,那就会有对我和我所拥有的爱。
  如果觉察到有我,也会觉察到我的对象,为了养护内在的我而追求外在的需物。
  佛经说六触入,当知道它们是内在的法。”

  问:“六入和六触入有何差别?”

  答:“有说没有差别,无论是六触入还是六入,名字虽然有所不同,但义义上没有差别。
  还有说,名字才是差别,称为六触入或称为六入。
  再次,如果有所作为,称为触入;如果没有所作为,称为六入。
  如果这样说,现在就是触入,过去和未来就是六入。
  再次,如果已经产生了六入,称为触入;如果还没有产生六入,称为六入。
  如果这样说,过去和现在就是触入,未来就是六入。
  再次,如果以触作为依托,称为触入;如果以数法作为依托,称为六入。
  再次,如果以心心数法作为依托,称为触入;如果空性没有以心心数法作为依托,称为六入。
  尊者:体性就是六入。
  如果以触作为依托,称为六触入。
  就像一个钵具有钵的本性,比丘使用它,就称为比丘钵,类似地。
  尊者说:体性进入是六入的所作为,进入就是六触入。
  就像铁钵具有钵的本性,因为用来盛放苏水,所以称为盛苏铁钵。”

  问:“这也是如此,六受入、六想入、六思等入,为什么只说六触入呢?”

  答曰:“应该说六受入,乃至六想入、六思等入,而没有提及,应该知道这种说法是有所不足的。
  再次,由于触的名字更具有优势,所以如果说六触入,应该知道也同时说了六受入,乃至六想入、六思等入。
  再次,触是心心数法,现在的心心数法都是从触而生的,是由于触的力量,而现在前,因此称之为触入。
  佛经说,内六入是此岸,外六入是彼岸。”

  问:“佛说此岸彼岸,为什么使用这个比喻?”

  答:“这是因为使用了近远的法则,就像河流对于人而言,靠近的是此岸,远离的是彼岸。
  同样,心心数法也是如此,靠近的是所依,远离的是所缘。
  再次,就像初次进入河流时,开始的地方是此岸,已经度过的地方是彼岸。
  同样,心心数法也是如此,初次进入时是所依,已经穿过时是所缘。
  再次,灭尽涅槃就是彼岸的彼法,外部入依托着它,因为依托着彼法,所以外入被称为彼岸。
  佛经说,身见是此岸,身见灭是彼岸。”

  问曰:“其中哪一个是河流?”

  答曰:“心心数法就像河流一样,承载着众生的心心数法,无论是众生数还是非众生数,都漂流进入了生死的大海。
  所依所缘,承载着众生的心心数法,全部都漂流进入了生死的大海。
  佛经说,有八胜处和十一切处。”

  问曰:“这也是入,为什么只说十二入呢?”

  答曰:“彼也包含在这十二入之中,彼有相应共有的法,应当知道它们都是属于意入和法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摩呵般若网

GMT+8, 2024-11-21 14:23 , Processed in 0.047430 second(s), 15 queries .

mohebore mohebore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