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虚空界、识界。 问:“为何尊者迦旃延子会以六界为基础来进行论述?” 答:“尊者迦旃延子有着自己的欲望和意愿,根据自己的欲望和意愿来进行论述,并且并不违背佛法的本质。 他的意愿是以六界为基础来进行论述,所以他就以六界为基础来进行论述。 再者,他并不是应答着别人的要求,为什么尊者迦旃延子会以六界为基础来进行论述呢?所以,这是佛经,佛经中描述了十八界,佛在十八界中将六界进行了说明,六界涵括了十八界中的五界和四界。 涵括五界的是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和身识界。 而涵括四界的是色界的触界,意界的意识界,以及虚空界。 色界中又少分为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而识界中又涵括了意界和意识界的少分。” 问:“为什么此两个少分?” 答:“是因为这两个界存在有漏和无漏之分,摄取了有漏而不摄取无漏,所以称之为少分。摄取了五界及四界的少分,就摄取了六界。” 问:“为何佛在十八界中只说六界?” 答:“因为受到佛陀的教化的人,在智慧境界上,有的是完全愚昧的,有的是部分愚昧的。 如果是部分愚昧的人,佛就会说六界; 而如果是完全愚昧的人,佛就会说十八界。 另外,受到佛陀的教化的人,根器有利根和钝根之分,为利根的人会说六界,为钝根的人会说十八界。 受佛陀的教化的人,有的是迅速敏捷的,有的是迟缓的,为迅速敏捷的人会说六界,为迟缓的人会说十八界。 受佛陀的教化的人,有的是对喜欢有限的,有的是对喜欢广泛的,对喜欢有限的人会说六界,对喜欢广泛的人会说十八界。 另外,出于欲望显现的原因,所有的界,无论是色性的还是非色性的,以及五界,当知已说了色性的诸界,以及识界,当知已说了无色性的诸界。 比如色和无色,可见和不可见,有对和无对,相应和不相应,有依和无依,有行和无行,有势用和无势用,有缘和无缘,都应当了解也是如此。” 复次,六界具有生养长的功能,其中生的是识界,养的是地水火风界,长的是虚空界。 再者,六界能够取持增长色无色身,其中取的是识界,持的是地水火风界,增长的是虚空界。 再者,六界是众生的根本,是一切众生的根本,是从无始以来众生的根本,是有所分别和无所分别的众生的根本。 众生的根本是指欲界和色界的众生,从出生到死亡都有心念。 当六界没有势用时,一切众生的根本就没有了,欲界和色界的众生从出生到死亡都不存在。 当六界没有势用时,从无始以来的众生根本就不存在了,从出生到死亡都没有众生。 当六界没有势用时,有所分别和无所分别的众生的根本是可以分辨男性和女性。 就像在波罗奢佉时,六界也有势用,众生无法分辨男性和女性。 就像在迦罗罗安浮陀卑尸伽那时,六界也有势用。 尊者说,正是因为六界的缘故,众生才能进入母胎,因为这样的原因,在十八界中只说六界。 问:“什么是地界?” 答:“坚固的,总的来说,是坚而且坚,没有量的差别,内在的坚与外在的坚是不同的。” 内法中的坚异指的是发毛、爪齿、薄皮、厚皮、肤肉、筋、脉、骨、心、脾、肾、肝、肺、生藏、熟藏、胃屎、手足等身体器官和组织,这些身体部分都是坚固的,但在内在的构造上有所不同,足部的坚固程度超过了手部。 为什么足部行走的众生,如果用手部行走的话,手部的筋血肉就会迅速损坏消耗,其他身体部分的众生也各有所长。 外法中的坚异指的是地山、大石、小石、树木、铜铁、白镴、铅锡、金银、琉璃、车磲、马瑙、珂贝等物质,这些物质都是坚固的,内外各种坚固构成了整体的坚固相。” 问“什么是水界?” 答曰:“水界是湿润的,总的来说,是湿而且湿,没有量的差别,内在的湿润与外在的湿润是不同的。” 内法中的湿润指的是眼泪、汗水、鼻涕、 、唾液、脂肪、髓液、涎液、胆汁、脓液、血液、脑浆、体液以及阴部的尿液等。 外法中的湿润指的是泉水、池塘、河流、大海等各种水湿润的地方。 内外各种湿润都被统称为水界。 问:“什么是火界?” 答:“火界是炽热的,总的来说,是非常热,没有明显的差别。 内部的热和外部的热也各有不同。 内部的热指的是能够使身体保持温暖,食物和饮料能够被消化和煮熟,让身体感到舒适和隐藏。 如果内部的热增加,就会导致热病的发生。 外部的热指的是如火炬、蜡烛、烧毁城市、烧毁村庄、火摩尼珠、火药、野火、阳光、明火、诸天宫光明之火、火山等。 也有说内部的热和外部的热不同。 原因在于,如果把食物和饮料放入铜铁锅中,然后放在熊熊烈火中,不能使它们的颜色变化,就像胃里的食物一样。 因此,内外部的热统称为火界。” “什么是风界?” 答:“风界是轻盈而流动的,总的来说,是轻盈而且流动,没有明显的差别。 内部的风和外部的风也各有不同。 内部的风指的是从上方吹来的风、从下方吹来的风、迎风而行的风、停留在胁部的风、停留在腹部的风、停留在背部的风。 还有像针刺一样的风、像刀割一样的风、呼吸中的风、流动在各个关节的风等等。 外部的风指的是四方吹来的风、带有尘埃的风、无尘的风、遍布的风、不遍布的风、轻微的风、强劲的风、伴随云雾的风、旋转的风等。 内外各种风都被统称为风界。” “什么是虚空界?” 答:“虚空界是一种存在于身体各个部位的空间。 佛经中说,眼睛的中间是空的,耳朵的中间是空的,鼻子的中间是空的,口腔的中间是空的,咽喉的中间是空的,心脏的中间是空的,心的旁边是空的。 当吃喝进食物时,食物进入的体内,下行到特定的位置,这被称为虚空界。” 阿毗昙也作如是说。 “云何虚空界积聚色边色?” 答:“虚空界积聚色边色指的是在虚空界中,有一种色或物体边缘与其他色或物体相连。 比如墙壁旁边的树木、窗户边上的色,以及在虚空界中行进而来的位置的中间色。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这段文字应该如此解释。” “虚空界是什么意思?” 答:“虚空界不能排除色和边缘。 色有两种,一种是可以排除的,一种是不可排除的。 可排除的色指的是众生的数量。 不可排除的色指的是非众生的数量。 虚空界指的是不可排除的色和边缘,比如墙壁、树木的边缘,窗户中间的色。 古代的阿毗昙罽宾沙门,比丘如是说,骨头也有虚空界,筋肉、血液、皮肤,白天黑夜的明暗、形状和色,也都有虚空界。” 问:“缘此眼识为还生不?” 答:“有说不生的,为什么呢?因为能够与其他事物相联系,所以称之为缘。 而眼睛的识别并不是因为生而存在的, 但也有说是生的。” 问:“为什么无法完全了解它?” 答:“白天被光明所覆盖,夜晚被黑暗所覆盖,所以无法完全了解它。” 问:“虚空和虚空界有何区别?” 答:“虚空是无色的,虚空界是有色的; 虚空无法被看见,虚空界是可以被看见的; 虚空没有对立物,虚空界存在对立物; 虚空是无为的,虚空界是有为的。” 问:“如果虚空是无为的,佛经理解?佛经说如来以手摩虚空,比丘世尊以手摩是无为法吗?” 答:“佛经中的虚空通常是以喻示的方式来表达。 如佛经中提到如来以手摩虚空,是用来说明虚空的广大无边。 而诸比丘称世尊以手摩无为法,是指佛触摸了无为的真谛。 如偈: 麋鹿归林、鸟归虚空,法归分别,罗汉归灭,通过这些比喻来说明虚空和无为的本质。” 在这里也说虚空界就是虚空。 又一首偈语如是说:虚空无有迹,外道无沙门,愚小有戏论,如来则无有。 这里也说明了虚空界就是虚空,在其他地方问到虚空时,答案也是虚空界。 就像波伽罗那所说的:何谓虚空? 答:虚空就是没有阻碍色相,使色相无处不在。” 问:“为什么问虚空,而答虚空界?” 答:虚空界粗,虚空细,欲以粗法显细法,虚空界是相对来说更具体、更明确的表达,而虚空则是相对较为广泛的概念。通过使用虚空界这个更具体的表述,可以更好地展示虚空的细微法相。” 问:“如何得知存在虚空呢?。” 答:“是因为佛所说教示了虚空的存在。” 问:“是通过听闻他人说而知道虚空的存在,而非自己的直觉智慧?” 答:“不仅仅是依靠他人的说法,也是通过自身的直觉智慧得知的。 如果没有虚空,就没有容纳物体的空间,正因为有容纳物体的空间存在,才能知道有虚空。 同时,也通过对有碍无碍的观察,来认识到虚空的存在。” 另外有说:“虚空是无法被完全理解的,它不是可知的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虚空不是色相,也不是无色相,虚空不属于这个或者那个。 所谓虚空,只是世俗上的名分和分别。” 问:“虚空有什么作为?” 答:“虚空并不具有作用,它是无为而存在的。 但与各种虚空界相互关联,产生近似的威势缘。 各种虚空界与四大(地、水、火、风)相互作用,产生近似的威势缘。 四大与由对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色相相应,产生近似的威势缘。 由对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色相与心识及心所数法相互作用,产生近似的威势缘。 这样,种种因缘相继而转化,所以说虚空并不存在。 然而,虚空实际上具有实体相。” “什么是识界?” 答:“识界是指五识身相互作用的领域,其中包含有有漏的意识。” 问:“为什么在识界中没有提到无漏的意识?” 答:“如果将能够令意识逐渐增长的法作为立界的标准,那么无漏的意识与这个标准相违背,所以没有将其列入识界。 此外,如果将能够促使生老病死持续增长的法作为立界的标准,那么无漏的意识与这个标准相违背,所以没有将其列入识界。 还有,如果将苦、集、道(苦谛、集谛、道谛)作为立界的标准,那么无漏的意识与这个标准相违背,所以没有将其列入识界。 最后,如果将身体、见、颠倒、爱、使、贪、恚、痴、立足处、垢、杂、毒、刺、浊、堕、有堕、苦谛等作为立界的标准,那么无漏的意识与这个标准相违背,所以没有将其列入识界。 尊者曾经这样说。” “为什么无漏识不立界?” 答:“无漏的意识不立界是因为识界是从有漏的生起而存在的,并不是从无漏的意识生起而存在的。 此外,识界能够产生有漏的存在,但无漏的意识并不是从有漏的存在中产生的。 另外,在界中认知自我的人,无法在无漏的意识中认知自我。 再者,六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的假名是用来称呼人,无漏的意识并不使用假名称呼人。 再者,界名与有报的法相关,无漏的意识并不被称为有报的法。 此外,由于存在界的缘故,而进入母胎,无漏的意识并不是通过与界相关的因缘而进入母胎。 最后,此六界是无始的存在,而无漏的意识并不是无始的法。 尊者说过:这六界是身的组成部分,而无漏的意识并不是身分。” 问:“阴、取阴、界有什么差别?” 答:“‘阴’、‘取阴’、‘界’是有所差别的名称。 再者,施设有为即是阴,施设有漏即是取阴,施设众生即是界。 再者,所作之功是阴,增长所作之功是取阴,生生不息的相续胜是界。 阴、取阴、界的差别就是如此。” |
GMT+8, 2024-11-21 14:58 , Processed in 0.036616 second(s), 15 queries .
mohebore mohebore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