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这是佛经中所说的,告诸比丘,有三有为相,但是不理解经义的趣味,各家就会有各种异说,它们的意义不同。 就像有些比喻者说,三有为相,并没有实体存在。 为什么呢?因为三有为相,并不与行阴相应所摄,而行阴也并不与三有为相相应,所以没有实体存在。 欲止如此说者的意思是,也要明白三有为相是实际存在的法故,才提出这个论点。” 还有说,称这个法是无为的法,就像毗婆阇婆提所说的那样。 如果这个法是有为的,那它的性质就是脆弱的,由于脆弱,无法产生法、住法和灭法,而无为则具有力量,由于有力量,能够使法产生、住于和灭去。 或有说,这两个法是有为的,一个是无为的。 就像昙摩掘部所说的那样:两个是有为的,指的是产生和住法,一个是无为的,指的是灭法。 如果这是有为的,那它的性质就是脆弱的,无法灭去法。 正因为是无为的,才能灭去法,希望停止如此说者的意思是,想要明白这三个法是有为的。 有说道,这个论述是为了回应之前的观点,意在阐述此法的含义。 再有说道,为了回应这个论述,法沙门(佛教的研究者)这样说:色(身体)的生起、存在是无常的,这适用于身体,甚至识(意识)也是如此。 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明法的相应义理,以及希望表达与之相应的含义,他们进行了这样的论述。 “色(身体)的生起、存在是老化和无常的,那么应该说色是色吗?还是非色吗?” 答说:“应该说非色。” 问:“非色入有二种,谓意入法入,为意入所摄,为法入所摄耶?” 答:“被法所摄的非色法,当说非色;而被意所摄的非色法,可见为法,当说不可见,指不可见的法。 有十一种入,除了色之外,那些入都被法所摄,从眼入到意入都是如此。 被法所摄的不可见的法,当说不可见;而被法所摄的有对法,可见为无对。 无对法指的是意入和法入,它们不是被意所摄,而是被法所摄。 因此,无对法当说无对;而被法所摄的有漏法,当说即有漏。 从此以后,它与那个法相似,无漏即无漏,有为即有为。 因为这样的理由,为了阐述有为相即是无为的意义,无为法没有过去、未来和现在,当说即过去、未来和现在。” 问:“为何过去的法能够通达三世,生、住、老、无常仅限于过去?” 答曰:“过去的法与其他时刻不同,它们有不同的果报,不共同的行为,相互分离而不相随。 它们在那个时刻聚集在一起是为了非聚集,在那个时刻生起是不同于现在的。 即使广义上来说,过去的事物与未来和现在的事物也是如此。 善与不善没有忆的存在,应当说善与不善是没有记的。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是否存在与其是否系于我们无关,学与非学、非无学的概念,见道和修道都被断绝了而又没有被断绝,说也是如此。” “老是什么意思?死是什么意思?无常又是什么意思?” 问:“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论述?” 答:“先前说过真实义上的有为相,现在想要谈论虚名的有为相故进行这个论述。 又有人说过瞬间的无常,现在想要谈论一生的无常故进行这个论述。” “老是什么?” 甚至可以广义地来说。 问:“为什么在这里没有问及生的问题?” 答:“或许有说,那是经典中的意思,想要表达的是这个,甚至可以广义地来说。 又有说,如果一个法与另一个法没有增益,反而使那个法散乱破坏,那么就会问及生这个问题,因为生于那个法中可以使其增益兴盛,所以才不会问。 又有说,如果一个法能够使另一个法相离、相远,那么在这里就会问及生这个问题,因为生会使那个法相近、相随,所以才不会问。” “老是什么?” 答:“头发发白、身体衰弱、皮肤皱纹增多、身形变曲、气息减少、身体出现黑点像彩画一样、扶着拐杖行走、常常患病摔倒、行动迟缓、各种器官逐渐衰退、身体逐渐衰老、整个身体都在衰退,这就是老。” “死是什么?” 答:“一切行为的结束称为死。” “如果说死即为无常吗?为什么死是无常?为什么无常不等于死?” 答:“或许有说,当最后一根命根瞬间消失时,称之为死,也称之为无常。 而在此之前,时阴逐渐消散,称之为无常,但不称之为死。 又有说,当与最后一根命根一同消失的是五阴,称之为死,也称之为无常,而在此之前,时阴逐渐消散,称之为无常,但不称之为死。 又有说,当一生中的命根消散时,称之为死,也称之为无常,而在此之前,时阴逐渐消散,称之为无常,但不称之为死。 又有说,当一生中的命根与五个阴一同消失时,称之为死,也称之为无常,而在此之前,时阴逐渐消散,称之为无常,但不称之为死。 又有说,当众生的五个阴一同消失时,称之为死,也称之为无常,而非众生的五个阴一同消失时,称之为无常,但不称之为死。” |
GMT+8, 2024-11-21 14:23 , Processed in 0.034581 second(s), 15 queries .
mohebore mohebore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