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心数法中的定,像定根、定力、定觉枝、正定一样。 可以称为二种三昧。 有漏与无漏、缚与解,可以称为四种三昧,即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不系。 可以称为五种三昧,即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学习无学。 如果从身体的角度来看,或从刹那的角度来看,那么就有无量的三昧。 “如何世尊,在一种三昧和无量的三昧中,立起三种三昧。” 答:“通过三个方面,一是对治,二是期待心,三是所缘。 对治即是空的三昧,空的三昧是身见近对治,即身见行、我行、我所行。” "空的三昧是指行动中没有自我执着的行为,那么如何对治这种行为呢?" 答:“通过无我行来对治我行,通过空行来对治我所行。 再次,通过无我行来对治五种我见的行为,通过空行来对治十五种我所见的行为。 再次,通过无我行来对治己见,通过空行来对治己所见。 再次,通过无我行来对治我见的爱,通过空行来对治我所见的爱。 再次,阴非我,即无我行,阴中无我就是空行。 再次,眼非我,即无我行,眼中无我就是空行,乃至意识也是如此。 再次,性空即是无我行,无所行空即是空行。 期待心即是没有愿望,不愿于有,因此被称为无愿。” 问:“那么期待心是否也不愿于道?” 答:“不应该这样问,也不期待心,不愿于道。 然而不愿于道,自有其原因。 圣道虽然不是有,却依赖于有。 行者期待心,不愿于世俗,而圣道却依赖于世俗。不愿于苦,而圣道与苦相连续。” 问:“如果是这样,那么圣人为什么还修行道呢?” 答:“因为渴望达到涅槃境界,行者会产生这样的思想。 除了圣道之外,还有其他方便可以达到涅槃。 不知道没有其他方便可行,所以为了达到涅槃,修行道。 所依赖的是无相的缘起,无十相法就是无相的十种相,即色、声、香、味、触、男、女、及三有为相。 再次,阴是相,但由于与阴灭相缘,所以是无相。 世是相,前后是相,下中上是相,但圣道不依赖世,也不依赖前后,不依赖下中上,所以是无相。” 再有说者,三种三昧都是行动,空的三昧是行动的两种,即空无我行。 无愿的三昧是行动的十种,即集道的八种和无常苦的行动。 无相的三昧是行动的四种,即灭除四种行动。 再有说者,三种三昧是对治,空的三昧是身见近对治,无愿的三昧是戒取近对治,无相的三昧是疑近对治。 根据经典的说法,空的三昧不是无愿,无相无愿的三昧不是空,无相无相的三昧不是无相非空非无愿。” 所以为什么呢?空的三昧所行不是无愿也不是无相,无愿无相也是如此。 再次,说空的三昧是无愿,无愿是空的三昧,无相即无相也不是空也不是无愿。” 问:“为什么二种三昧是同一体,而一种三昧是异体呢?” 答曰:“这两种三昧在某个时刻同时得到对治的一种法,因此在某个时候同时获得。 如果依赖于空的三昧,得到正确定解,看到苦、四心顷时,未来修行无愿的三昧。 如果依赖于无愿的三昧,得到正确定解,看到苦、四心顷时,未来修行空的三昧。 修行对治的一种方法,这两种三昧都能对治见苦所断的方法。 再次,说空的三昧是空无愿无相。 何谓空?其中没有常、不变、易、空、无我、无我所。 何谓无愿?这种三昧不愿爱、不愿恚、不愿痴、不愿未来有。 何谓无相?”答:“这种三昧没有色、声、香、味、触,因此是无相无愿,也是无愿也是空,也是无相。 何谓无愿?这种三昧不愿爱、不愿恚、不愿痴,不愿未来有。 何谓空?这种三昧没有常,乃至无我无我所。 何谓无相?这种三昧没有色相,乃至无触相。 何谓无相?这种三昧没有色相,乃至无触相。 何谓空?这种三昧没有常,乃至无我无我所。 何谓无愿?这种三昧不愿爱,乃至广泛地说。 这是三昧的本性,乃至广泛地说。 已经讲述了本性,所以现在要继续说。” 问:“为什么称为三昧,三昧具有什么意义?” 答:“因为有三个作用而被称为三昧,第一个是正,第二个是摄,第三个是相续。 正指的是从无始以来,烦恼恶行,邪见颠倒,使心陷入纷乱的境地。 而通过修行使心正直,这就是三昧的力量。 摄指的是从无始以来,心散乱,无法专注于色、声、香、味、触等对象。 而通过修行使心不再散乱,集中于一个对象,这也是三昧的力量。 相续指的是心连续地经历无色定、善心、染污无记心、染污心次第转化为善心无记心,无记心次第转化为善心染污心,这样就能舍弃这两种心,只让善心相续,这也是三昧的力量。” |
GMT+8, 2024-11-21 14:23 , Processed in 0.032694 second(s), 15 queries .
mohebore mohebore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