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呵般若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摩呵般若网 门户 择根次递 九次禅定 查看内容

什么是有余、无余的涅槃界?

2023-10-29 18:49| 发布者: 释妙悦| 查看: 244| 评论: 0

摘要: 因为涅槃界中存在各种有余的情况,所以称之为有余身的涅槃界。如果身体、感觉器官和觉性都灭尽了,那就是无余身的涅槃界。

  问:“什么是有余身的涅槃界?”

  答:“阿罗汉住在有寿命的状态下,四大未被灭尽。
  更广义上来说,四大指的是四大元素,诸根指的是构成身体的感觉器官,相续心指的是心境和心的数法。
  如果这四大造色、感觉器官和心境的数法未被灭尽,那就是有余身的涅槃界。
  另有一种说法,四大即是四大身体,诸根即是各个感觉器官,相续心指的是觉性。
  如果身体、感觉器官和觉性未被灭尽,那就是有余身的涅槃界。
  如此等等,因为涅槃界中存在各种有余的情况,所以称之为有余身的涅槃界。
  身体有两种:一种是有烦恼的身体,二种是有生命的身体。
  即使没有烦恼的身体,仍然有生命的存在。
  还有一种说法,身体可分为染污和不染污两种。
  当染污已尽时,仅剩下不染污的身体存在,因此称之为四大等。
  因为存在有余的情况,所以称之为有余身的涅槃界。

  问:“什么是无余身的涅槃界?”

  答:“如果是阿罗汉,已经入于涅槃,四大已经灭尽。
  更广义上来说,四大指的是四大元素,诸根指的是构成身体的感觉器官,续心指的是心境和心的数法。
  如果这四大、感觉器官和心境的数法都灭尽了,那就是无余身的涅槃界。
  另有一种说法,四大即是无余身体,诸根即是各个感觉器官,相心指的是觉性。
  如果身体、感觉器官和觉性都灭尽了,那就是无余身的涅槃界。”

  问:“这篇文章似乎不应该这样说,说身体、感觉器官和觉性都灭尽了,才能称之为无余身的涅槃界。
  应该是说,阿罗汉通过断除一切束缚,完全进入涅槃,这才是无余身的涅槃界。
  为什么没有这样说呢?”

  答:“尊者根据世俗的观点来说,因为信经中有这样的描述:
  阿罗汉死去时,风力强大能够熄灭大火,大火损熄导致饮食不能消化,饮食不能消化导致四大消瘦,四大消瘦导致感觉器官也变得衰弱,感觉器官衰弱导致不能依靠心境和心的数法存在。
  心境和心的数法没有所依附则不会产生,不产生就是无余身的涅槃界。
  身体有两种:生命体和有烦恼的身体。
  这两种身体都灭尽了,才能称之为无余身的涅槃界。
  还有一种说法,身体可分为染污和不染污两种。
  当这两种身体都灭尽,并且断除一切束缚,才能称之为无余身的涅槃界。”

   问:“此中为什么不说断一切结得作证呢?”

   答:“因为以现在得作证原因,说得作证。
   此时现在得灭的原因,所以不说得作证。
   还有说,有众生处有得、谁得、此得、的说法如邪见提婆达多延若达多,因此不得是众生差别原因,唯有此法性,是因此不说得作证等。”

   问:普通人修行之后,是进入有余身涅槃界还是无余身涅槃界呢?

  答:既不是称为有余身涅槃界,也不是称为无余身涅槃界,而是被称为“断”,也可以称为“无”,“灭”,或者“谛少分”。
  这种“断”是指普通人修行者智慧的一种程度,不是完全的断绝。
  沙门果少分则指的是达到了证道的程度,不是普通人的层次。

  问:是否存在一些阿罗汉既不停留在有余身涅槃界,也不停留在无余身涅槃界的状态呢?

  答:根据经典所述,确实存在这种情况。
  具备三个条件的阿罗汉被称为有余身涅槃界。
  不具备这三个条件的被称为无余身涅槃界。
  生活在色界的阿罗汉,在入灭尽定后,只保留了四大诸根,没有持续的心识。
  生活在无色界的阿罗汉,只有持续的心识,没有诸根四大。
  生活在欲界的阿罗汉,有诸根四大和持续的心识,但不是完全具备。

  评:根据经文的说法,“如是诸阿罗汉,皆当言住有余身涅槃界”,也就是说所有的阿罗汉都可以说是停留在有余身涅槃界。
  那么,什么是住有余身涅槃界呢?
  答:阿罗汉停留在寿命尽尽,一切结尽,获得了证的状态。

  “什么是无余身涅槃界呢?”

  答,阿罗汉一切结尽,进入涅槃,如果这样说的话,就包含了生活在欲界、色界、无色界的阿罗汉,无论有心无心,具根不具根,都被涵盖在内。
  所以,涅槃可以说是一种学习,甚至可以说是广泛的学说。

  “为什么作此论”
  答:作此论是因为首先提到了数灭是二种涅槃界的观点,扩展到更广泛的讨论,未提及学与非学、有学与无学之分。
  现在想要进行讨论,所以作出了这样的论述。
  再次,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论述呢?这是因为想要阐明并合并这些观点的意义。
  正如犊子部所说,涅槃有三种:学、无学、非学非无学。
  如果通过学习断除一切结尽并获得证,那就称之为学。
  如果无需学习而能断除一切结尽并获得证,那就称之为无学。
  如果既非学也非无学,却能断除一切结尽并获得证,那就称之为非学非无学。
  作此论述是为了清楚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并阐明其中的意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摩呵般若网

GMT+8, 2024-11-21 14:58 , Processed in 0.032635 second(s), 15 queries .

mohebore mohebore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