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呵般若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摩呵般若网 门户 白话论食 查看内容

07示以之食

2024-5-30 21:14| 发布者: 释妙悦| 查看: 66| 评论: 0

摘要: 菩萨即是法身,示以饮食充实其体,但并不依赖食物以安身,反而以慈悲之心,现身给予众生食物。
 

  在遥远的过去,菩萨曾在尼连河畔的六年苦行中,展现出各种不可思议的威仪礼节。
  时而显现为坐食果子的形象,如同孝顺的儿子;时而食豆谷、麻米、蔬菜等;时而服食树叶、花朵、果实、水、乳等。
  苦行无穷无尽,包括净行、不净行,天行、人行等各种修行方式。
  经过不懈的努力,菩萨终于完全断除了烦恼,获得了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和大悟,认识到三界中的一切都是苦难,唯有成佛之道才是真正的快乐。
  菩萨接受了弥迦女乳糜的供养,同时也接受了许多天、龙、鬼神、揵沓和妻子的供养。
  他以此方式展示出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信念,以身作则,开化众生。
  每当有众生前来求食时,菩萨总是独自接受供养,却不见他人受食。
  而那些前来受食的众生也因此感到欣喜,并发愿要成就无上正真之道。
  由于菩萨的慈悲和智慧,无论信或不信佛道的人,他们的根力和成就都无法被沮坏。
  当佛出现在世间时,地狱中的苦难得以解除,饿鬼得以饱足,畜生不再负重。
  这就是为什么菩萨会随世俗而受供养,以使身体气力充盈平和,展示圣力的庄严。
  当成佛之后,即使面对五百摩纳子的恶声诽谤和谩骂,依然能以光明普照世间,使地狱休息、饿鬼饱满、畜生脱离重负。

  佛曾乞食于世间,然而他并不接受任何食物。
  熟麦施舍给佛,佛欣然接受。
  众人见到这一幕,误以为佛在进食。
  然而,佛并非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是为了度化众生,所以才显示接受食物。
  菩萨的修行并非局限于某一件事情,而是以多种方式苦行。
  菩萨修行法则是为了感化那些学派之外的人,以此方式表现,随着适合自身的情况而展现各种威仪,以便感化众人。
  他的行为显得非常尊贵、卓越,难以企及。
  展示出最胜的尊贵形象,但他们的行为却显得非常辛苦,难以达到。
  菩萨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每天只食用一麻一米的清净食物。
  如果没有及时进食,他们不得不回到圣道。
  佛的身体既不感到寒冷,也不感到炎热,也不感到饥饿或口渴。
  为了在寒冷之地修行而不受影响,甚至不惜忍受疾病或悔悟。
  不会因为饥饿而丧失智慧,因此安心享受食物,从而成就道德。
  菩萨接受食物是为了修行佛道,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达到一三昧定。
  在百千劫的时间里,以一三昧定为住,这是菩萨的善权方便。

  菩萨即是法身,示以饮食充实其体,但并不依赖食物以安身,反而以慈悲之心,现身给予众生食物。
  然而,菩萨的法身并不受饭食的侵袭,也不存在于体内。
  其法身的力量也不会因此而增减。
  菩萨的法身似乎无所从来,也无所归去,随习俗展现出生死轮回的现象。
  尽管在表面看来似乎有所终结,但菩萨了解一切法都是无所行的。
  菩萨显现所生,展示无量的法,然而这无量的法其实都是无所生的,都是自己展现自身的。
  虽然存在各种根基的缺失,但菩萨游行于法身时,并不损害法身。
  行方便的菩萨以空、无相、无作、无我的智慧,结成网状的心,以一切智心作为食物。
  虽然身处五欲泥沼之中,但能如愿牵引自己出离欲界。
  当命终之后,菩萨会生于梵世。
  八解脱之道,仁者应受行,不应受五欲食物之杂。
  此饭无尽,犹如须弥山一样高大,甚至一劫都无法尽其量。
  拥有无尽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的功德之人,所食之余也终将不会尽。
  食此饭者,身将安乐,心将快乐。

  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食已得气力充足至菩提树,不以羸瘦至菩提树。
  菩萨能不饮食身体羸异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况食麻米。
  菩萨为愍当来众生故,食此上妙食。
  众生善根未熟,不啖饮食而欲求道,彼诸众生饥渴苦故不能得智慧。
  若安乐行能得智慧,照明诸法非苦行。
  是故菩萨示众生行安乐行而得智慧,亦愍当来众生故,欲令众生效菩萨食此妙食,是故食修舍佉尼食已,成三十七助菩提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施食女人亦成就助菩提法。
  菩萨在一禅中生欢喜心,于百千劫不食能住。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利益众生故,入城邑聚落持钵乞食。
  菩萨大悲熏心,如实观察贫苦众生,令得富乐,受彼供养。
  若入邑聚,威仪齐整,心正不乱,善摄诸根前视六尺,双犁轭地如法乞食,次第而往不越贫家,以量受食终不长取,于所得中更开一分拟施供养。
  信施难销,为生福故。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但一坐食而不移动。
  一坐道场,魔来恼乱亦不移动;
  出世禅定、般若、阇那,空一切法,如实圣道、实际如如、一切种智,于此诸法悉不移动。
  萨婆若法是一坐得,是故行一坐食,以方便力如是示现乞食。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善能观行,作是思惟:‘世间之中,一切饮食清净香洁,身火所触即成不净烂坏臭处。
  一切凡夫愚痴无智,爱着此身及以饮食。
  若依圣智如实观察,即生秽恶,不可乐着。

  菩萨行于方便之道,每次食后,精神充沛地走向菩提树,不因瘦弱而妥协。
  菩萨可以不依赖饮食,身形虽异,仍能成就无上菩提。
  何况麻米等轻盈食物呢?
  菩萨的目的是为了拯救未来的众生,所以享用世间食物。
  当众生的善根未熟时,即使饥饿困渴,也难以开启智慧。
  若我们能安乐行,得智慧照明一切法,那才是非苦行的真正修行。
  因此,菩萨示现众生安乐行而得智慧,并愍怀未来众生,希望效法菩萨,享用此妙食。
  菩萨在一禅中,甚至能在百千劫内不进食,仍能保持健康。
  为了利益众生,会进入城镇村落,手持钵具乞食。
  菩萨的大悲心促使仔细观察贫困的众生,令得享富足,接受众人的供养。
  若进入村落,菩萨会保持威仪,善摄诸根,前视六尺。
  他们耕犁土地,如法乞食,依次前往,不越过贫苦人家。
  会量力而食,不会贪多,在所得中再分出一部分供养他人。
  信施是难以消受的,所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只是安坐不动,专注于修行。
  一坐道场,即使魔王来扰乱,菩萨也不会动摇。
  出世禅定、般若、阇那、如实圣道、实际如如、一切种智等诸法,皆不移动。
  而获得萨婆若法只需一坐即可,所以行一坐食,以方便力示现乞食。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善观行、善思惟。
  认为世间所有饮食清净香洁,但一旦身火所触,就会变得不净且腐烂臭秽。
  愚痴的凡人常常贪恋此身及饮食。
  然而,如果依圣智如实观察,就会生出恶秽之感,不值得贪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06药济之食下一篇:08节量之食

摩呵般若网

GMT+8, 2024-11-21 14:24 , Processed in 0.031998 second(s), 16 queries .

mohebore mohebore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