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站起身来,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地向佛说道:“大威德的世尊!您善于为众生讲解如来的第一义谛。 世尊常常称我为法中的第一人,但今天听到如来微妙的法音,就像聋子在百步外听闻蚊蚋的声音一样,本来是听不到的,更何况能够聆听到这样的法音呢? 尽管佛已经宣明,令我除去疑惑,但我仍然对于这个义理还没有完全明了,仍有一些疑惑存在。 世尊啊!就像阿难等人,虽然已经开悟,但仍未完全消除烦恼; 而我们这些在会中登上了无漏的人,虽然已经摆脱了一切烦恼,但今天听到如来所说的法音,仍然有些怀疑和后悔之情。 世尊啊!如果世间一切的根、尘、阴、处、界等,都是如来清净本性的表现,那么为何会突然出现山河大地等一切有为相,按照次序迁流而又循环不已呢? 而且如来也说地、水、火、风的本性是圆融的,周遍法界,常住不变。 世尊啊!如果地的本性是遍布的,那又如何容纳水呢? 水的本性周遍的话,火就不会产生,那又如何解释水和火两者的本性都遍布虚空,又不相互消灭呢? 世尊啊!地的本性有障碍,空的本性是虚通的,那又如何说这两者同时都在法界中周遍呢? 而我对于这个义理的去向并不清楚,只希望如来能够广宣大慈悲,开启我们的迷云以及众生的困惑。” 说完这些话,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五体投地,表示对佛无上慈悲的敬慕。 这时,佛告诉富楼那和会中已经除尽烦恼、无学的阿罗汉们:“今天我要普遍地在这个会上宣讲胜义中的真正胜义性,让你们会中有定性的声闻,以及所有还未得到二空回向的上乘阿罗汉等,都能获得一个寂灭的场地,一个真正的修行境界。 现在你们要专心倾听,我将为你们详细解说。” 富楼那等虔诚地默默听受佛法的教诲。 佛说:“富楼那!你所说的清净本性如何会突然产生山河大地呢? 难道你没有听到如来宣说过性觉的妙明、本觉的明妙吗?” 富楼那回答道:“是的,世尊!我经常听闻佛宣说这个义理。” 佛说:“你称之为觉明,那么将明觉称为觉明呢?觉非所明称为明觉呢?” 富楼那说:“如果将非明的称为觉的话,那就没有无明了。” 佛说:“如果没有所明,则就没有明觉;没有所觉,则就没有非明。 无明又不是觉的湛明本性。 性和觉必然是明的,妄执为明觉; 觉并非所明,但明确地立了一个所。 既然妄立了一个所,就生起了你的妄能力; 在同与异的概念中,炽然成为异,异彼所异是因为异而立为同,同与异的概念相互发明,因此又立了一个无同无异的概念。 如此的扰乱相互依存而生起了劳苦,劳苦久了便引起尘埃的相互混杂,由此引发了尘埃的劳苦和烦恼,进而形成了这个世界。 静止而成为空虚,空虚相同,而世界是不同的,那个无同异的真实有为法。 觉和明交替相待而成为摇动,因此有风轮来持续着这个世界; 因为空虚而产生摇动,明确立了一个障碍于那金宝的明觉,明觉的坚定,因此有金轮来保护国土; 坚定的觉和宝物的成熟,摇动的明觉产生风,风和金相摩擦,因此有了火光的变化性,宝物的明觉生出滋润,火光上升,因此有了水轮包含十方界; 火腾水降,相互交织而坚定,湿润的成为巨海,干燥的成为陆地,由于这个义理,那巨大的海中常常升起火光,那陆地中的江河常常流注,水势减弱,火结成高山,因此山石受击则变成火焰,熔化则变成水,土地势弱,水被抽走则生长草木,因此林薮遭遇火灾就变成土地,遭遇绞压则变成水。 交织的妄念相继产生,因缘而世界相续。 还有,富楼那!明和妄是不同的,觉明却成为了罪过。 所谓妄执既然立起来,明理就无法超越了,由于因缘的关系,听不出声音,见不超越色相,色相、香味、触觉这六种妄念的成就,因此产生了分别见、觉、闻、知的心念,相互纠缠交合而离开,形成了变化。 见和明发生,见想成为了明想,异见成为了憎恨,同想成为了爱恋,流转的爱恋成为了种子,纳入想念的胎中。 交合发生吸引,同类相互作用,因此有了因缘而产生的羯罗蓝、讷鬼等等。 胎卵湿润变化顺应着它们所应的状况,卵只有想念生发,胎是因为情有缘故,湿润则是合感,变化则是离应。 情和想的相合离散更相互变易,所有的业力追随着它们的飞沈,因此由因缘而众生相续。 "富楼那!想和爱相结合,爱不能离开,所以世间的父母子孙相继不断,如果这样的话,欲望贪心就是根本; 贪和爱相滋养,贪心不能停止,所以世间的卵子湿化胎儿相互吞食递相变化,如果这样的话,杀害贪婪就是根本; 人以羊为食物,羊死后又成为人的食物,如此循环直至十生,死与生相互吞食,恶业共同产生,穷困不断,如果这样的话,偷窃贪婪就是根本。 你欠着我的命,我还给你,因此由于因缘的关系,经过百千劫常在生死之中; 你心中爱恋我,我怜惜你的外貌,因此由于因缘的关系,经过百千劫常在缠缚之中,只有杀害、偷窃、淫乱这三者是根本,因此由于因缘的关系,业力和果报相续。 富楼那!如此三种颠倒的相续,都是觉明明了知性,由于明了而发生相续的妄念,从而产生了山河大地的有为相,按照次序迁流不止,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富楼那说:“如果这妙觉本身就是妙觉明,与如来的心没有增减,那么无形无状的山河大地和其他有为相又是如何突然产生的呢? 如来现在已经获得了妙空明觉,那么山河大地和有为的习漏还会再次产生吗?" 佛告诉富楼那:“比如一个人迷失在一个聚落中,误以南为北,这个迷失是由于迷失而有的吗?是因为觉悟而产生的吗?" 富楼那说:“这个迷失的人,并不是因为迷失而迷失,也不是因为觉悟而迷失。 为什么呢?迷失本身没有根源,又怎么会因为迷失而迷失呢?觉悟并不是迷失的产生,又怎么会因为觉悟而迷失呢?" 佛说:“当这个迷失的人正在迷失时,突然有一个觉悟的人指示他觉悟。 富楼那!你认为这个人即使在迷失的聚落中,还会继续迷失吗?" “不会的,世尊!" “富楼那!十方如来也是如此。 这个迷失本来没有根源,本性就是空的,过去本来没有迷失,看起来有迷失和觉悟,觉悟迷失,迷失被消灭,觉悟不会产生迷失。 就像有眼疾的人看到空中的花,眼疾治愈后花在空中消失; 突然有一个愚蠢的人,在那个空的地方等待花重新出现。 你觉得这个人是愚蠢还是聪明?" 富楼那说:“空本身没有花,妄见的花生灭,看到花消失了就认为空也消失了,这是颠倒的; 命令花再次出现,这是疯狂愚蠢的行为。怎么能称这样的人为愚蠢还是聪明呢?" 佛说:“正如你所理解的,为什么还要问:‘诸佛如来的妙觉明空,何时再次出现山河大地?’ 就像金矿掺杂在纯金中,那个金就不再纯净; 木变成灰后不再是木,诸佛如来的菩提涅槃也是如此。 富楼那!你又问道:“地水火风的本性是圆融周遍的法界,怎么会怀疑水和火的本性不相容呢?再说虚空和大地,都遍及整个法界,为什么不相容呢?” 富楼那!比如虚空的本质并不是群相,但它不排斥其他相象的发挥。 为什么呢?富楼那!那个太虚空,当阳光照射时就会明亮,云层聚集时就会变暗,风吹动时就会摇动,晴朗时就会清澈,空气凝结时就会浑浊,土壤积聚时就会成为霾,水清澈时就会映照。 你认为如此不同的地方的有为相是由于什么而产生的呢? 是因为空有吗?如果是它产生的话,富楼那!那么当阳光照射时既然是光明的,十方世界都是阳光的颜色,为什么空中还能看到圆日呢? 如果是空明的话,空应该自己照耀,为什么在深夜和云雾中不发出光芒呢? 应当知道,这个明不是阳光也不是空,与空日并没有区别。 观察相象本是虚妄无法指陈,却要将空花结构成为空果,怎么能质问它们的相容与否呢? 观察本性本是真正的妙觉明,妙觉明的心首先并不是水和火,为什么还要问它们不相容呢? 真正的妙觉明也是如此。 你以为空明就会出现空的现象,地水火风各自发生了明亮的现象,如果它们都一起发生,就会出现共同的现象,为什么会同时出现呢? 富楼那!就像一池水中出现了日影,两个人同时观察水中的太阳,一个向东一个向西行走,就会有各自的日影。 随着两个人分别去东去西,没有准确的参照物是难以说:“这个日影是同一个,为什么会各自行走? 既然各有日影,为什么还会出现一个?” 这是转换虚妄,没有可凭据的。 富楼那!你以色和空相互竞争,争夺如来的本性藏,而如来的本性藏却是随着色和空周遍法界。 所以在其中有风动、空澄、日明、云暗的变化中,众生迷失困顿、背离觉悟而沉迷于尘世的相。 因此产生了尘劳和世间的相象。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只是妙觉明圆照法界。 在其中,一即为无量、无量即为一,小中显现大、大中显现小,不动的道场遍布十方界,身体包含十方无尽的虚空,在一根毛端中显现宝王刹,坐在微尘中转动大法轮,灭尘合觉,因此发现了真如妙觉明的本性。 而如来的本性藏本是妙圆心,不是心也不是空; 不是地也不是水也不是风也不是火; 不是眼也不是耳鼻舌身意; 不是色也不是声香味触法; 不是眼识界如此一直到不是意识界; 不是明也不是无明,明无明尽,如此一直到不是老也不是死,不是老死尽; 不是苦也不是集也不是灭也不是道; 不是智也不是得;不是檀那、不是尸罗、不是毗梨耶、不是羼提、不是禅那、不是钵剌若、不是波罗蜜多; 如此一直到不是怛闼阿竭、不是阿罗诃、三耶三菩; 不是大涅槃,不是常也不是乐也不是我也不是净,因此都不属于世界和出世界。 即如来的本性藏是元明心的妙圆心,即使是心也是空; 即使是地也是水也是风也是火; 即使是眼也是耳鼻舌身意;即使是色也是声香味触法; 即使是眼识界如此一直到即使是意识界; 即使是明也是无明,明无明尽,如此一直到即使是老也是死,即使是老死尽; 即使是苦也是集也是灭也是道; 即使是智也是得; 即使是檀那、即使是尸罗、即使是毗梨耶、即使是羼提、即使是禅那、即使是钵剌若、即使是波罗蜜多; 如此一直到即使是怛闼阿竭、即使是阿罗诃、三耶三菩; 即使是大涅槃,即使是常、即使是乐、即使是我、即使是净,因此即是世界和出世界的总和。 即如来的本性藏是妙明心的元明心,离即不离非,是即不是即,怎么能用世间的三种存在、众生和出世间的声闻、缘觉来衡量如来的无上菩提? 用世间的语言去理解佛的智慧和见解呢? 比如琴瑟箜篌琵琶虽然有美妙的音乐,但如果没有妙指的弹奏就无法发出来。 你和众生也是一样,宝觉真心各自圆满,就像我按下手指就会发出光芒。 你暂时执着于心境的尘劳而产生,因为你没有勤奋地追求无上觉悟之道,对小乘的满足显得不够。” 富楼那说:“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但我过去经历了无始的妄想而长时间在轮回中徘徊,现在虽然获得了圣乘,但还未完全究竟。 世尊!所有的妄想都会消灭,只有妙真常存在。 请问如来,为什么所有众生会有妄想,自己蒙蔽了妙明,受到沉溺的困扰呢?" 佛告诉富楼那:“虽然你已经消除了怀疑,但还有其他的迷惑未解除。 我以世间现前的种种事物再次问你。 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在室罗城中有个叫若达多的人,在清晨时以镜子照看自己的面容,他看到镜子中的头发、眉毛和眼睛,却责怪自己的头发和面容没有看到。 他认为有个无形的魑魅在背后疯狂奔跑。 你认为这个人为什么无缘无故地疯狂奔跑呢?" 富楼那说:“这个人心疯狂,没有其他原因。” 佛说:“妙觉明圆本就是圆明妙,既然称之为妄,又有什么原因呢?如果有原因的话,那它就不是妄了。 自从诸种妄想展转相因以来,从迷失到迷失,经历了无数劫难,即使佛发现了真相,也无法使其返乡。 这种迷因是因为迷失自身就有的,识迷无因,妄无所依,甚至没有生起欲望的因果,又何谈灭呢? 得到菩提的人,就像从梦中醒来的人说梦中的事情一样,心虽然清醒明晰,却不会因为什么因缘而取梦中的物品,更何况没有因缘、本无所有呢。 就像那个在城中的若达多一样,怎么会有因缘自怖头而疯狂奔跑,突然间疯狂停止又不是外界的原因,即使没有停止疯狂也不会遗失什么。 富楼那!妄性就是如此,它为什么存在呢? 只是你不要执著于世间、业果、众生这三种相续,断绝了三种缘分,三种因果就不会产生。 这样你内心中的若达多疯狂的性质就会自行停止,停止即是菩提,胜过净明心本来就包含了整个法界,它并不是由人获得的,为什么还要努力修证呢? “譬如有人在自己的衣服里系着一颗如意珠却不自觉知道,贫穷到别的地方讨食奔走,虽然真的贫穷,但珠宝却从未丢失。突然有智者指示他的珠宝,他心中所愿即刻得到了丰富和富裕,才意识到神奇的珠宝并不是从外界得来的。” 就在这时,阿难在大众中,向佛顶礼并站起来向佛说:“世尊!您现在讲述杀害、偷窃和淫乱的业,断绝了三种缘分,三种因果不再产生,内心中的若达多疯狂性质自行停止,停止即是菩提,不是来自于他人。 这样因缘明亮清楚,为何如来突然舍弃因缘呢?我从因缘中获得了开悟的心,世尊这个意义为什么只有我等年轻的声闻弟子知道呢? 而在此次的集会中,大目犍连、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那里听闻佛陀因缘的讲解,发心开悟,得到了无漏果。 现在说菩提不来自因缘,那么王舍城的拘舍梨等所说的自然成为第一义。愿佛慈悲地开示迷惑之事。” 佛告诉阿难:“就像城中的若达多一样,如果能消除疯狂的性质,那么疯狂自然停止,因缘也自然不再存在。 阿难!若达多的头本来就是自然的,本身就是如此,无因缘的存在,又为何因缘故而害怕头部疯狂奔跑呢? 如果头部是自然的,为何会因为因缘而失去自然状态? 本来的头部并没有失去疯狂和妄想,以前没有疯狂的时候,疯狂在哪里隐藏呢? 本来就是自然的,头本没有妄想,为何会疯狂奔跑呢? 如果能认识到头本来的真相,识知疯狂奔跑,因缘自然成为戏论。所以我说三种缘分断绝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的生生灭灭,只是生灭而已,灭生互相尽,无功用的道。 如果有自然,就像明白自然心的产生,生灭心灭也是生灭,无生灭的才是自然。 就像世间的诸相杂和成一体,称为和合性,不和合的就是称为本然性。 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离离,离合俱非,这句话才能称为无戏论法。 菩提涅槃还很遥远,不是你历经劫难辛勤修证所能达到的。 虽然你忆持了十方如来的秘密妙严,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是增加了戏论。 虽你谈论了因缘自然的决定明了,人们称你为多闻的第一人,但由于多闻的积习劫难,还不能摆脱摩登伽难的迷恋。 为何还要等待我佛给予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才能停止,得到阿那含果,在我法中成为精进林,将爱河干涸带给你解脱呢? 所以阿难!虽然你历经劫难忆持如来的秘密妙严,但还不如一天修行无漏的善业,远离世间的憎爱之苦。 就像摩登伽以前是伎女,由于神咒的力量消除了她的欲望,现在在佛法中称为性比丘尼,与罗睺罗母耶输陀罗一起觉悟前世的原因,知道贪爱是由历世所造成的痛苦,因为修持无漏的善行而产生的一念薰修,或者可以解脱束缚,或者获得传记。 为什么要自欺欺人,还留着观听呢?” 阿难和众人听了佛的教诲,疑惑都消除了,他们对实相有了深刻的领悟,身心感到轻松安宁,前所未有。 他们重复地流泪顶礼佛的足部,长时间跪拜合掌向佛说:“无上的大悲清净宝王,您善巧地开启了我的心灵,能够以各种因缘的方便来提升和引导那些陷入苦海的众生。 世尊!我现在虽然接受了这样的教法,知道如来的妙觉明心遍布十方世界,包容了如来的十方国土,清净而宝严,是妙觉王刹; 如来对我说多闻无功,我无法达到修行的水准。 我现在就像一个旅行者,突然得到天王赐予的华丽房屋,虽然获得了重要的住所,但原因和途径都不明确。 我只愿如来不离大悲,告诉那些在这个集会中仍然迷惑的人舍弃小乘,必然得到如来无余涅槃的真正发心之路,使有学者能够从何处降服过去的执着,获得陀罗尼进入佛的智慧。” 他说完这番话后,五体投地,全心全意地等候佛的慈悲指示。 在那个时候,佛怜悯在场的缘觉和声闻,以及将来佛灭度后末法时期的众生,那些发起菩提心的人,开示了无上乘的妙修行之路,宣示给阿难和众人说:“你们决定要发起菩提心,要对佛如来的妙三摩提不产生疲惓之心,首先要明确发觉初心的两个决定。 那么初心的两个义决定是什么呢?阿难啊!第一个义就是,如果你们想舍弃声闻的修行而修行菩萨乘,进入佛如来的智慧之境,就要观察因地发心和果地觉的关系是相同还是不同? 阿难啊!如果在因地的修行中,以生灭心作为本修因,而追求佛乘的无生无灭,那是没有实际依据的。 正因为如此的理由,你们要仔细观察世间的一切器物,可以用来修行的方法都是变化和灭亡的。 阿难啊!你观察世间,有什么方法是不会坏掉的呢?然而你始终听不到虚空坏掉的声音。 为什么呢?因为空间是无法被创造的,所以始终没有坏掉和灭亡的。 所以你们的身体中,坚固相是地,润湿是水,温热触感是火,动摇是风,这四个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你们清净而妙觉明的心,用来观看、听闻、感知、觉察,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五叠浑浊的。 “什么是浊呢? 阿难!就像清水本来清洁,但当有尘土和沙粒附着其中时,就变得不纯净了。 它们的本质不相容,清水失去了清洁,变得混浊不清。 你的身体也是如此,有五个重叠的浊相。 “阿难!你看到虚空遍布在十方世界,空见不分; 有空却没有实体,有见却没有觉知,相互交织而虚妄成形,这就是第一重,称为劫浊。 你的身体现在是由四大元素组成的,见闻觉知使它们相互阻碍,水火风土交替使觉知产生,相互交织而虚妄成形,这就是第二重,称为见浊。 再者,你心中的忆识和习性,产生了对六尘的认识,离开了尘埃而没有相应的觉知本性,相互交织而虚妄成形,这就是第三重,称为烦恼浊。 另外,你每天都在生死轮回中不断变迁,见闻希望停留在世间,业力不断在不同的国土中迁移,相互交织而虚妄成形,这就是第四重,称为众生浊。 你们的见闻本来没有异性,众尘隔越没有不同的形状和性质,但在本性的相知中,用处的相背中,同和异失去了准确,相互交织而虚妄成形,这就是第五重,称为命浊。 阿难!如果你现在想要让你的见闻觉知与如来的常乐、无尘净土远远契合,就应该首先选择生死的根本,依据无生无灭的圆湛本性来实现,通过圆湛的观察使虚妄灭尽,平息生死的扰乱,回归到元觉的本然明悟中,体悟无生无灭的本性作为因地心,然后才能圆满实现果地的修证。 就像澄清的水贮存在干净的容器中,静静地深沉而不动,沙土自然沉降,清澈的水显现出来,这叫做初步消除客尘烦恼; 去掉淤泥,只剩下纯净的水,这就是永久断绝根本的无明。 明悟本相的纯净,一切变现都不再成为烦恼,都与涅槃的清净妙德相合。 “第二个义就是,如果你们要发起菩提心,生起伟大的勇猛心,决心舍弃一切有为相,就应该审视烦恼的根本,这个根本从无始以来是如何发生、滋养和产生的? 是谁接受了它? 阿难!你修行菩提,如果不审视烦恼的根本,就无法认识虚妄的根本和尘埃; 你甚至不知道颠倒的地方在哪里,又怎么能降伏取得如来的境界呢? 阿难!你看世间那些解脱的人,他们看不到所谓的束缚,又怎么能知道解脱呢?你没有听说过虚空被你摧毁的声音。 为什么呢?因为空间没有相形之形,没有束缚解脱之态。 那么你现在的眼、耳、鼻、舌以及身心,六根就成了贼媒,劫掠了家宝,由此无始的众生世界被生活的缠绕所困扰,在这个器世间无法超越。 阿难!什么叫做众生世界呢?世指的是迁流变动,界指的是方位。 你现在要知道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是界,过去未来现在是世; 方位有十个,流变有三个。 所有众生相互交织形成虚妄的相织,身体中充满了迁流和变动,世界相互交织; 而这个界的本性,虽然设定了十个方位可以明确,但世间只看到东西南北,上下没有固定的方向,四个数必须与世界相互交织,三四四三相互转化为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总结始终在六根之中,每根都有千二百功德。 阿难!你还要明白其中的优劣,就像眼睛看到后面是暗的,前面是明亮的,左右侧面看到的只有三分之二,综合起来所做的功德不完全,三分说功德一分没有。 要知道眼睛只有八百功德; 就像耳朵听到十方没有遗漏,动静如雷霆无边界,要知道耳根圆满有一千二百功德; 就像鼻子嗅闻能够感知进出的气息,有出有入而中间相交,检验鼻根有三分不足一分,要知道鼻子只有八百功德; 就像舌头发声传播世间和出世间的智慧,言论有方向,理论无穷尽,要知道舌根圆满有一千二百功德; 就像身体感受触觉,违背和顺从都能感知,离一合双,检验身根有三分不足一分,要知道身体只有八百功德; 就像意识默默容纳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法,圣人与凡人都能包容,尽到极限,要知道意识根圆满有一千二百功德。 阿难!如果你现在想要逆转生死的流转,回归贫乏流动的根本而达到无生无灭的境地,就要验证这六种感受的根本,谁是合一的?谁是离散的?谁是深的?谁是浅的?谁是圆通的?谁是不完满的? 如果能在其中觉悟到圆通的根本,反对那无始的虚妄业流,就能按照圆通的方式行动,与那不完满的根本相比,一日劫相当倍增。 我现在将展示这六种根本的圆明,详细说明它们的功德数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来增进修行。 十方如来在十八界中修行,每一个都达到了圆满无上的菩提,在其中没有优劣之分; 但是你现在的情况下劣弱,还不能在其中自由地修持无妄的智慧,所以我宣扬给你,让你只深入其中一门,入一无妄,那六种知根就会一时清净。 阿难问佛:“尊者!怎么样才能逆流深入一门,使六根一时清净呢?" 佛告诉阿难:“你现在已经得到了须陀洹果,已经断除了三界众生世间的见解和迷惑,但你仍然不知道根中积存了无始的虚妄习惯,那习惯应该通过修持来断除,何况在其中还有生起、停留、异灭的分别。 现在你先观察你目前的六根,是一体还是六个?" 佛继续说道:“阿难!如果说是一体的话,为什么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见,头脑不能行走,脚步不会说话? 如果这六根决定成了六个,那么我现在会给你宣扬微妙的法门,你的六根中谁来领受呢?" 阿难回答:“我用耳朵听。” 佛说:“你用耳朵听,与身体口吻有何关联?口只是提问义理,身体起来表示恭敬顺从。 所以你应该知道不是一终为六,也不是六终为一,最终你的根本既不是一也不是六。 阿难!你应该知道这些根本不是一也不是六,由于无始以来的颠倒沦陷,所以在圆湛的境界中产生了一六的义理,你虽然已经成为须陀洹,六根已经消除了,但是一根仍然存在,就像太虚空包容了各种器物,由于器物的形状不同而有了各种名相之异,除去器物的观念,空就是一。 那太虚空怎么能成为与你相同或不同的呢?更何况还有改名为一或非一的情况呢?所以你应当了解六种感受根本也是如此。 由于明暗等两种相对比,粘湛在妙圆中显现,显现的精华映照着色相,形成了眼根的清净四大,因此称为眼体,就像葡萄一样浮现的根和四种尘埃流动奔走在色相中; 由于动静等两种相互碰撞,粘湛在妙圆中显现,显现的精华映照着声音,形成了耳根的清净四大,因此为耳体,就像新卷的叶子浮现的根和四种尘埃流动奔走在声音中; 由于通塞等两种相发生,粘湛在妙圆中显现,显现的精华映照着香气,形成了鼻根的清净四大,因此称为鼻体,就像双垂的花瓣浮现的根和四种尘埃流动奔走在香气中; 由于恬变等两种相参与,粘湛在妙圆中显现,显现的精华映照着味道,形成了舌根的清净四大,因此称为舌体,就像初生的嫩月浮现的根和四种尘埃流动奔走在味道中; 由于离合等两种相摩擦,粘湛在妙圆中显现,显现的精华映照着触觉,形成了身根的清净四大,因此称为身体,就像腰部的鼓膜浮现的根和四种尘埃流动奔走在触觉中; 由于生灭等两种相续,粘湛在妙圆中显现,显现的精华映照着法相,形成了意根的清净四大,因此称为意思,就像在幽暗的房间中看见事物浮现的根和四种尘埃流动奔走在法相中。 阿难!如此六根,由于觉悟的明悟有明亮的觉知,失去了粘附的执着而发光。 因此,你现在离开了暗和明,没有见的体验; 离开了动和静,本质上没有听的质量; 没有通也没有塞,嗅觉不生起; 既不变化也不恬静,没有发生在任何事物上; 不离开也不合一,觉知和触觉的本质是不存在的; 无灭无生,了知的安住。你只需不随着动和静、合和离、恬静变、通和塞、生和灭、暗和明等相而行动,如此十二种有为相,可以选择其中一根解脱出内在的执着,回归到元真本性中发光。 发光的本性显现,其他五种粘附应该解脱,不受前世所产生的知觉所左右,明亮不依附于根的执着而显现,由此六根相互灵活地运用。 阿难!难道你不知道,在这个集会中,阿那律陀没有眼睛却能看见; 跋难陀龙没有耳朵却能听见; 殑伽神女没有鼻子却能闻到香气; 骄梵钵提没有舌头却能知味; 舜若多神没有身体却能触摸; 如来的光中映照使其暂时显现,实际上是风的性质,本体上是无有的; 诸灭尽定能静静地听到声音,就像在这个集会中的摩诃迦叶,久已灭尽的意识根圆明地了知,不受心念的影响。 阿难!现在你的各个根如果完全解脱,内部发光如宝石一般,就像浮尘和世间器物的各种变化如汤水融化,应当将其化为无上的觉知。 阿难!就如同那些世人集中在眼睛中看见的,如果让他们急速合一,暗相就会显现在前面,六根会黯然失色。 那些人用手绕过身体外部,虽然看不见,但头和足的形象知觉是相同的。 因为见的对象是明暗相互映照而形成的无见,如果没有明亮自发的话,那些暗相永远无法昏暗,根尘既被消融,如何有觉知明亮而不完美的圆妙呢? 阿难回答佛说:“尊者!如您所说,因地觉心渴望常住,希望与果位的名称相符合。 尊者!果位中的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虽然有七种不同的名称,但它们的清净圆满的本质是坚固而凝练的,就像金刚王一样常住且不可破坏。 如果离开了暗和明、动和静、通和塞的觉知,彻底没有体验,就像离开了前世所产生的念心一样,它本来就没有任何东西。 那么,如何将这个彻底的断灭作为修行的因果,以达到如来七种常住的果位呢? 尊者!如果离开明暗的觉知而彻底为空,就像离开了前世的念心自性的灭绝一样,进退循环微细地追求,本来就没有自我心和自我心所,又将谁来确定因果以求得无上觉悟呢?如来先前说的湛精圆常,违背了真实的语言而最终成为了戏论。 如何才能听到如来真实的语言呢?只希望大慈悲的佛能给予我开示。” 佛告诉阿难:“你的学习虽多,但尚未摆脱一切烦恼,心中只知道迷乱的因果。真正的现实尚未能够认识,恐怕你的虔诚心还未能完全信伏。 我现在试着为你除去疑惑。” 于是,如来命令罗睺罗敲响钟一声,问阿难说:“你现在听到了吗?” 阿难和众人都回答:“我们听到了。” 钟声停息,佛又问:“你现在听到了吗?” 阿难和众人回答:“我们没有听到。” 这时,罗睺罗再次敲响一声钟,佛又问:“你现在听到了吗?” 阿难和众人又回答:“我们都听到了。” 佛问阿难:“你怎么听到的?为什么没有听到的?” 阿难和众人回答佛说:“当钟声敲响时,我们就听到了; 敲久了声音停止,音响双绝,就称为没有听到。” 如来命令罗睺再次击钟,问阿难说:“你现在听到声音了吗?” 阿难回答:“听到了。” 钟声再次停止,佛又问:“你现在听到声音了吗?” 阿难和众人回答:“没有声音。” 片刻之后,罗睺再次敲响钟,佛又问:“你现在听到声音了吗?” 阿难和众人回答:“有声音。” 佛问阿难:“你认为声音是什么?为什么没有声音?” 阿难和众人回答佛陀说:“当钟声敲响时,称为有声音;敲久了声音停止,音响双绝,称为没有声音。” 佛对阿难和众人说:“你们现在是怎么自说自话呢?” 阿难和众人同时问佛:“我们现在怎么会被称为自说自话呢?” 佛说:“我问你们听到了什么,你们回答说听到了; 我问你们有没有声音,你们回答说有声音。 听到和声音的回答并没有一定的规律,怎么能称之为自说自话呢? 阿难!声音停止没有响声,你说没有听到; 如果实际上没有听到,听性已经灭绝了就像枯木一样,钟声再次敲响你怎么能知道呢? 知者和不知者,声尘是存在或不存在的,那么听性是属于你的存在还是不存在的呢? 实际上,阿难!声音在听中自然产生和消失,并不是你听到声音时生出声音、停止声音时灭掉声音,让你听性成为有或无。 你还将迷乱地以为常常听到声音就是听到了。 最后,不应该说离开一切动静、闭塞、开通的说闻无性。 就像一个沉睡的人在熟睡时,他的家里有人在那时捣练舂米,这个人在梦中听到了捣练的声音,把它当作其他的东西,或者是击鼓的声音,或者是撞钟的声音,于是在梦中自怪钟声是木头或石头的响声,突然醒来后才知道是杵子的声音,自己告诉家人:“我在梦中迷惑了这个舂声,以为是击鼓的声音。” 阿难!这个人在梦中又怎么能记得动静的变化、开闭、通塞呢?尽管他身体在睡觉,但他的听性没有迷惑。 即使你的身体销亡、命光迁往,但是这个听性怎么能销灭你呢? 因为众生从无始以来,追随着一切色声思绪的流转,从未觉悟到性的纯净和妙常,没有按照常常追随一切生灭的轨迹,因此生生不断地被杂染所转动; 如果放弃生灭而守于真常,常光就会显现,尘根、识心就会随时销融,想相作为尘的存在、识情作为瑕疵都远离了,那么你的法眼就会随时清明,为什么不成为无上的觉知呢?” |
GMT+8, 2025-4-3 17:02 , Processed in 0.060278 second(s), 15 queries .
mohebore mohebor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